“三变”:让乡村换一种活法

安康日报 2018-05-09 09:25 大字

(上接一版)独当一面。

2016年,学有所成的蔡家富成了茶厂厂长,每月3000多块钱工资。他还通过金融扶贫贷在茶厂入股5万元,每年分红3500元。他的家,就在茶山不远处,来回也方便。

蔡家富介绍,茶厂每年产饮用茶3吨,现在产量变高了,预计一年能达到6吨的产量。以前大叶片没卖相,发明茶枕和红茶以后,发芽量大了不少。“今天谷雨,人家的茶都快完了,我们这儿因为海拔高,茶龄长,发芽慢,现在才迎来高峰期。”

在太行村900多户村民中,贫困户有400多户,占了近一半,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而蔡家富自己,因为居住偏僻的原因,35岁了还没结婚。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当了厂长的蔡家富,在平梁集镇订了一套住房,跟女朋友正处在热恋阶段,下半年就会修成正果。

依托老树茶越活越旺的村民不在少数。沈桂述介绍,茶叶专业合作社的120名员工中,贫困户占了80名。有30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贷入股5万元,红利加上务工收入,脱贫已是胜利在望。2017年,沈桂述光劳务费就发出去92万。为了解决村上土特产品的销路问题,她还专门在县城开了个“太行村土菜馆”,所有原材料都来自太行村,工作人员也是村里人。一年的工资,又出去20多万。

这一点得到了蔡家富的印证。蔡家富说,村上在这儿打工的接近100人,摘茶季每人每天收入一百多,最高的能拿到200块一天。特别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原本在家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出去干活又没人要,到茶厂来一天还能赚个八九十。干得好,天天还能回家,大家都高兴。

蔡家富完全断了再次出门打工的念头。他说:“在这儿干了这么多年,感觉发展前景好,空间大。”跟很多太行人一样,现在的蔡家富充满了自豪感。“太行茶厂是我们当地的龙头企业,在整个汉阴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太行村也因为茶厂,在网上一搜就有,说起来大家都知道。”

太行:活出灵气来

太行村为什么叫太行村?这个一听就具有红色因子的名字,在再次苏醒的过程中,确实也一直处在红色基因的包围中。

沈桂述确实相当能行,但她也承认,没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单靠她一个女人,是根本不可能撑起这么大个场子的。“镇上李书记对我确实关心支持,没架子,做人实在得很。有几次茶厂碰到困难,我都不想做了,他一直鼓励我。村干部也维护我们,采茶旺季我请他们帮忙召集人,很快就把人组织来了。特别是有时候外面来了人,村民都自发地上来唱山歌欢迎,村主任还带头唱。”

在整个平梁镇,太行村的先天条件只属于中下等。就是这样一个村庄,这几年硬是把自己努力成了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试点、“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试点。以太行老树茶为原点,现在周边的村民也开始种茶,已辐射带动3000亩。

在平梁镇党委书记李涛看来,太行确实是一个有灵气的村,给平梁留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他说:“面貌的变化只是形,我们追求的是质的变化,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亮点。”

除了茶叶,太行村的亮点还很多。养牛协会、有机蔬菜种植协会、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集油茶、茶叶种植、中蜂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永胜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平梁,村村都有好些个合作社。每个农村经济组织都是一根针,一头穿起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一条连接市场,成了太行村和周边各村新活法的另一种注解。

所有人都没闲着。沈桂述的茶枕能走出国门,多亏了太行村第一书记王岩。他通过县旅发委,跟西安一家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平台卖茶枕和其他农副产品。茶枕刚上线的时候,一天就卖了14对,现在平均每天能卖25对左右,每对480元。而之前的实体销售,一天不过一两对。除了茶枕,平梁的很多农副产品也登堂入室,走向市场。

在李涛看来,要让平梁真正实现产兴村旺,还得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适度规模、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而整个平梁镇“围绕搬迁建社区、围绕增收建园区、围绕农旅建景区”的“三区融合”思路,将带领这个汉阴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重新活一次。

新闻推荐

陕西省各市区分团已确定丝博会重点推介项目 西安征集推介项目351个投资额10200亿元

本报讯(记者高宇)记者昨日获悉,第三届丝博会将于5月11日-15日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各市区分团已确定丝博会重点推介项目。西安市分团对本届丝博会高度重视,截至目前,西安市第三届丝博会征集推介项目351个,...

汉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