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场握手 与土地对话 ——汉阴县镇园产业联盟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安康日报 2018-04-27 09:08 大字

[摘要]——汉阴县镇园产业联盟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时近谷雨,芳草萋萋,正是耕耘好时节。在汉阴县漩涡镇双河村太子参种植基地,来自附近村组的30余名农民正在为刚刚出苗的太子参除草。他们耘掉杂草,也耘掉了贫困的阴霾,心中满满都是致富的希望。

“双河位置偏僻,以前农民都种玉米和水稻,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务工,种庄稼又赚不了什么钱,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多。村里信息闭塞,村民也不知道发展什么,又怕市场风险,一段时间以来都比较迷茫。”双河村村主任赖延云说。

去年底,汉阴县搭建起镇园产业联盟平台,拨开了笼罩在双河村一班人心头的迷雾。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平台,该县将农业园区各企业发展需求、镇村负责人、第一书记联系方式编制成册,发放到各村各企业,组建了由企业负责人、镇村主管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为成员的全县产业扶贫信息交流平台,采取“镇园联盟、 村社承载、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实现全县各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各贫困村信息互连互通,无缝对接,实时共享需求信息。

在全县镇园产业联盟签约大会后,赖延云拿着项目对接指南,将各农业园区的发展项目与村里的资源禀赋进行反复对比,决定与晶康现代农业园区对接发展中药材种植。他与正在寻求扩展规模的晶康农业园区一拍即合,签订了1000亩太子参种植合同,现在已经种植100亩。仅这100亩药材基地,就能为村民增加劳务收入10万余元。

晶康现代农业园区也是镇园产业联盟的受益者。该园区是去年10月才从广东佛山招商引进的。园区负责人欧明坚说,初来乍到,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和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农户对园区信任度不高,要想动员广大农户跟着园区发展中药材产业非常困难。后来通过县政协、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协调,才在蒲溪、双乳镇建成了200多亩百合、太子参种植基地。今年在镇园联盟推动下,不少镇村主动联系园区,很快组建了专业合作社16个,已签订了4500亩中药材种植合同,计划全年种植15000亩,将带动3000户农户增收致富。

蒲溪镇胜利村第一书记孙利今年也积极与晶康农业园区对接,目前已经签订500亩中药材种植协议。除此而外,通过镇园联盟平台,该村成功引进其他几家企业,50亩红心猕猴桃已经栽植完毕,50亩生姜也即将栽种。

“到年底胜利村又是一个产业大村,这得感谢镇园产业联盟给我们提供的项目线索。”孙利认为镇园产业联盟是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的利器,“我们以镇园产业联盟项目对接指南为指引,组织村干部到观音河、平梁等镇和农业园区考察学习,受到很大的启发,对一些项目的可行性心中也更有底了。”

谈起搭建镇园产业联盟的初衷,该县副县长李宗山说:“现在很多贫困村不知道产业要发展什么,农产品销往何处。而农业园区想扩大生产规模,却不知道基地往哪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原料需求,却不知道哪里能供给。镇园产业联盟就是要建起一座各镇与园区产业扶贫沟通的桥梁,寻求贫困村与园区供需双方的结合点,建立一套科学的利益链结机制,实现贫困户与园区企业双赢的目标。”

镇园产业联盟拉近了园区企业和贫困村的距离,对五一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谢民来说,这为他节省了不少业务推广时间。他说:“以前想要扩大规模,也不知道哪个地方想发展,都是通过自己宣传和熟人介绍,直接与农民联系,比较零散,群众也不一定完全信任。有了镇园产业联盟这个平台,与各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进行对接,由各村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从事农业生产,通过产业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户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也第一时间掌握村上的发展意愿,这样能迅速地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入选镇园产业联盟的园区都经过了政府的认可,也更容易赢得农民的信任。”

在全县镇园产业联盟项目对接会上,谢民对自己的园区进行了推介,随后又频频在各镇项目对接会上推广自己的羊肚菌产业,并与有意向的镇签订框架协议。有意向的村由能人大户带领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园区签订具体合作协议。目前,他已经与汉阳镇签订了500亩羊肚菌种植合同,与其他7个镇近20个村也达成初步意向,预计今年羊肚菌种植能达到一千亩。

汉阳镇不光成功对接了五一农业园区的羊肚菌项目,该镇充分发挥镇园(下转四版)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杨昌宽

新闻推荐

汉阴一季度GDP增速居全市第二

本报讯(通讯员刘松杨波)今年以来,汉阴协调推进“1533”发展布局,县域经济在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度增长。一季度汉阴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2.5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工业经...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