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阴大米到底好在哪儿?

经济特刊 2017-08-14 08:44 大字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凤凰山南麓,省文物局在保护古梯田的同时,在当地建起移民生态博物馆,由此探索出一条文物精准扶贫的“凤堰经验”。

2010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汉阴县发现保存完整的凤堰古梯田,这也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在凤堰古梯田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村民更觉得要从梯田上被赶走,往后日子似乎更没着落。

面对这种担心,很快他们获知了准确消息:古梯田要保护,他们的日子会借此大变样。凤堰古梯田发现后,省文物局提出在汉阴县建设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设想。“保护古梯田不是要把农民从梯田上赶走,而是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物效应,改变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张龙斌说。

这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辅助的开放式博物馆。博物馆的保护利用规划一经出炉,就引起各方关注,仅直接带动的社会投资就超过10亿元。

凤堰古梯田的保护范围,涉及漩涡镇6个行政村上万人口。“规划里明确对古梯田要‘保护利用\’,保护是基于文物,利用则更看重当地村民利益。”张龙斌介绍,古梯田上继续保持耕作,但耕作方式要改变。按照文物保护要求,要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在农具上要“木犁、牛耕、人插秧”,不允许用化肥,要用传统有机肥。相比机械化作业,这样的方式肯定劳人费事,然而给村民带来的效益却呈几何倍数增长。

梯田上产的生态大米因古梯田的品牌,1斤卖到60至70元,而以前1斤大米只卖到2元左右,用村民的话说:古梯田产的大米卖得比肉还贵。

现在,每到春暖插秧之际,一片片梯田上都能见到牛在前面拉犁、人在后面扶犁赶牛的农耕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由此带来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让当地村民得到最大实惠。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6年的9273元,4年人均收入增长3165元,增幅51.81%。目前,包括陕西省及全国其他省份前往凤堰古梯田考察学习的“取经者”已超过百余家单位。

(来源 华商报 作者 张小刚)

向馒 杨波 摄

新闻推荐

推进纪律审查“三化”建设夯实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刘爱军中纪委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对依规治党、依规执纪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为纪检机关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来,汉阴县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这...

汉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