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全面推进文物扶贫重点项目
近年来,为响应“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战略,省文物局先后派遣15人次在商洛市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汉阴凤堰梯田、云盖寺镇及云盖寺镇老街的保护展示工作……成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扶贫成效显著。
为了更有效地参与全省扶贫攻坚工作,省文物局组织人员编制《扶贫攻坚“十三五”文物专项实施规划》,用以指导未来3年的文物扶贫工作,助力贫困县区早日全面脱贫,全面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依托文物资源实施***
“文物扶贫项目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吕梁山区三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据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该局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的文物资源分析后,结合各文物资源的自身特点和展示潜力,最终确定将全省9市33县(区)49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传统村落、7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展示项目纳入文物扶贫工作范畴。
陕西省文物局党组认为:文物保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成果必须惠及人民,这是实现文物价值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护、发展文物的根本目的。在文物扶贫攻坚过程中,省文物局始终坚持文物全面保护与重点展示相结合、文物***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文物***与其他行业规划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立足于陕西文物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以文物资源为基础,以***为切入点,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文物资源的保存环境、交通条件,发掘文物资源展示潜力,提高展示服务水平;将文物***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为省内外游客提供集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地,带动当地居民就近就业,缓解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现象,使文物资源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
授人以渔 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节节高”
据了解,文物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博物馆提档升级、文化线路、革命文物、石窟寺及石刻、建筑遗产、传统村落保护和展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根据文物资源类型采取有差别的工作内容和扶贫深度,省文物局为贫困县区新建或改扩建的博物馆提供建筑方案咨询,为博物馆的展示陈列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帮助,为博物馆管理、宣传和讲解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对建筑遗产保护维修,实施本体维修、环境整治、展示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吸引力;对交通偏远地区的摩崖造像安装监控设施,实施远距离巡查;对长城遗址和秦蜀古道等文化线路进行保护与展示;逐步开展贫困县区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维修,推动全省革命文物的申报定级和革命文物挂牌标识工作;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展示;加大对贫困地区文物保护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
2011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局创造性地提出并指导汉阴县委、县政府建设了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持续实施的凤堰古梯田博物馆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刻影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想观念,社会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据介绍,通过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直接带动核心区域的6个行政村近万人口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带动社会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目前,已有4家企业投资的项目落地建设。
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核心区位于宜君县城以南12公里的哭泉镇,总面积1400公顷,该梯田开垦于明代至近现代时期。它是宜君人民辛勤劳作,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2015年省文物局领导来宜君调研后,建议要把哭泉镇梯田打造成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随后在省文物局支持下,宜君旱作梯田生态博物馆建设工作启动。博物馆规划编制,标识系统完善、梯田文化深度挖掘等工作逐步进行,全县1531平方公里的大生态博物馆正在形成。
近年来,在省文物局的倡导和支持下,将彰显黄土高原的雄浑和现代农业技术典范的关中旱作农业代表——宜君哭泉梯田,建设成为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将蕴藏秦巴汉水的灵动和远古农耕文化活化石的陕南稻作农业代表——汉阴凤堰古梯田,建设成为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这已成为陕西省融自然生态、农耕文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的文化亮点,改善了当地经济结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十三五”规划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据此,省文物局召开了《扶贫攻坚“十三五”文物专项实施规划》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确定2017年文物扶贫主战场位于宝鸡、咸阳、延安、榆林四市的21个县区,2018年主战场位于铜川、渭南、汉中、商洛、安康五市的21个县区,2019年主战场位于安康、商洛、渭南三市的13个县区。
本报记者赵争耀
三秦都市报 汉唐网 陕西历史博物馆 联办
新闻推荐
——汉阴县关爱儿童成长工作纪实
汉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