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陋习促脱贫
(上接一版)
家住涧池镇麻柳村的残疾人姜桂平,最近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名人”,引得村民们纷纷议论:“看人家姜桂平多勤快,盖了新房,建了牛圈,又养了三头牛,日子过得多好。”“就是,自己是先天双腿残疾,弟弟还是智力低下的聋哑人,都能不等不靠,撑起一个家,我们怎么好意思抢着当贫困户?”
麻柳村村支书龚厚忠说:“现在村里变化大了,大家都在互相比谁家整齐、干净,比谁更有本事。”靠党的扶贫政策和镇村帮扶,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姜桂平摘掉“穷帽”指日可待。他的事迹带动感染了村里的一批贫困户。县、镇两级也将姜桂平作为脱贫典型,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村组会、院落会、谈心会等形式,向贫困群众宣讲,激发更多脱贫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既要“扶志”又要“扶智”。汉阴县在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创办的标准化农民教育培训学校,可谓办到了贫困户心坎上。通过将闲置校舍和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进行整合,应用“2+5”培训模式,力争使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都能掌握一两门增收致富技能。
同步开展的“帮你就业·助你脱贫”主题服务活动,也将建立“援助一户、稳定一户”工作机制,为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力提供全面的就业创业服务。据统计,2016年共完成创业培训472人,技能培训2785人,城镇新增就业2035人。
贫困的原因有多种,但要真正消除贫困,势必也要预防不以贫为耻的贫困心理。汉阴县围绕精准脱贫攻坚,在新民风建设中开展“扶志+扶智”行动,专项治理脱贫攻坚中“等靠要”现象和自私缠闹等不良风气,坚决转变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贫困文化”,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动力,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新民风的形成。
三线两化一平台
凸显“关键少数”引领效应
“别人都大办咱小办,会不会让人家笑话咱寒酸?”“其实也不愿意铺张浪费,但是碍于习俗和面子,只好办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和传统改变起来谈何容易?
身为党员的徐春在三元村打响第一炮之后,看到“旧事新办”既省钱又省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波澜。 该村村民江素平深有感触地说:“党员干部都放下面子了,咱以后也跟着来,不丢人,不寒酸,早就该这样哩,这么办下去还是好。”
俗话说,移山易,易俗难。为破除群众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攀比心理,汉阴县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三线”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带头抵制巧立名目操办酒席、大操大办奢侈浪费歪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与此同时,“三线”人员还将对所负责联系的群众进行宣传和帮包,确保所负责联系的群众不出现违规办理红白喜事的情况。各级党委也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基层党员干部通报批评,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普通村民将在村内张榜公布,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新民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群众是开展新民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汉阴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推进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推进村级自治平台建设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为载体,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村级自治平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促使“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一步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新闻推荐
——汉阴县推进新民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