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读陕西文物***的“凤堰模式”

三秦都市报 2017-05-11 04:10 大字
????凤堰古梯田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示范区】

????熊哲贵经营的农家乐【田梁农家】远近闻名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陕西省文物局选派的工作组在汉阴县漩涡镇境内发现大面积古梯田,保留有10余处清代古民居、古寨堡等与梯田密切相关的文物建筑,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省文物局创新性地指导汉阴县建设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开启了文物扶贫的惠民工程。

  5月10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从2012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揭牌至今,每年涌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游客不断攀升,呈现出春季旅游车辆拥堵十多公里的“爆棚”景象,实现年均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6年的9273元,4年内人均收入增长3165元,增幅51.81%,文物引领***的“凤堰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泛关注。

  建博物馆 保护利用万亩古梯田

  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凤凰山南麓的凤堰古梯田包括凤江梯田群和堰坪梯田群,由移居当地的湖南长沙善化吴氏家族为主修建,始于1756年,是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绿树掩映,万顷梯田层层叠叠、蜿蜒曲折,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完美融合。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基因。

  据考证,早在乾隆初年以前,黄龙、东河、堰坪一带山大沟深、荒草遍地、人迹罕至,就是接近漩涡镇的堰坪一带也仅有少量原住人口。由于蛮荒闭塞,故当时的原住人不熟悉梯田耕作方式,也没有开挖修建梯田,至乾隆二十一年之后在明清川陕移民大潮的影响下,从湖南、湖北移居当地的移民才引入了修建水作梯田的耕种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万亩古梯田。目前,在古梯田区域内生活近万人口,其中吴姓人口占绝大多数。2011年以前,当地村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属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村民生活非常贫困。

  怎样保护利用万亩古梯田,让文化遗产惠及民生?陕西省文物局提出以当地特有的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筹建移民生态博物馆为平台,打造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通过古梯田生态博物馆建设,整体带动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带动汉阴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很快,这一创新性地建议得到了汉阴县的积极回应:建移民生态博物馆,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打造集“文物保护、游览观光、考古博览、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破题全县旅游大发展,拉动南部山区乡镇崛起发展。2012年,汉阴县政府从相关部门抽调了20多人,组建古梯田普查考古工作组,历时半年基本厘清了古梯田分布状况、总规模、各片梯田层级、海拔高度、经纬度及梯田内房屋建筑分布、山川河流、林地资源等详细信息;新发现了大量古山寨、古庄园、古民居、古堰渠库塘、宗教寺庙,细致的文物普查考古工作为移民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省文物局持续加强对汉阴县文物部门的业务指导,并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确定为省文物局2012年全省文物及博物馆建设重点项目工程,拨付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生态博物馆建设,推动移民生态博物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3月24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

  “文物扶贫” 把美丽变成经济

  如何展示好面积达1.2万亩的景区博物馆,实现博物馆的开放发展是个不小的挑战。“将古梯田作为文物、把当地群众现实生活作为活态‘展品\’,建设一座开放式的移民生态博物馆,这是博物馆的最大创新之处。当初省文物局提出在汉阴建设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陕西在博物馆发展形态方面的创新。”据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介绍,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汉阴县坚持活态立体多维展示理念,实施了6大展示工程:梯田景观展示工程,大大小小的梯田层层叠叠于群山之间,从山脚一直盘绕而上,每逢季节变换色彩不同,美不胜收;特色古建筑展示工程,如修复的吴家花屋、吴家堡子、吴氏学堂等既展示了南方民居风格,也展示了北方民居特色;农耕文化展示工程,展示了自清代开垦至今保留的耕种方式、农具、灌溉及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展示工程,在村民家中恢复湖广移民及汉阴特色的生产场景的小型传统手工艺作坊,既可以提供旅游纪念品,还可以提供体验参与性项目;民俗表演展示工程,把凤堰古梯田流传的众多传统民俗进行展演,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生态农业展示工程,将凤堰古梯田种植的水稻、茶叶、桑蚕等作物作为景观进行展示,形成一个个特色景观生态农业园区。这些丰富多彩的展示手段,将景区活态化、立体化、多维化,有机实现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辩证统一。

  “说老实话,没有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带动,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滋润日子。”熊哲贵由衷地说。熊哲贵,是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六组的一位普通村民。文凭不高、57岁的她看着和村里其他妇女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她背后的故事,却是“文物+生态+旅游”相融合发展的最好见证。2011年3月,她开办“田梁农家”农家乐,做餐饮住宿,销售大米、腊肉等“土货”,发展到注册“桂夫人”商标,微信集客、微信销售食材和美食,去年纯收入二十七八万元。

  “田梁农家”的发展,是凤堰群众生活状态转变的一个缩影。汉阴县坚持按照“让文物活起来”的总要求和省文物局“活态展示”的思路,以生态博物馆信息展览馆、吴家花屋移民文化展馆及冯家堡子农耕文化展馆为核心,着力打造以移民生态博物馆为主题的一台大戏、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套摄影画册、一本旅游解说词、一部风光宣传片的“六个一”文化宣传工程,让文物“活起来”,极大地带动了景区的旅游人气。从2012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揭牌至今,每年涌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游客不断攀升,呈现出春季旅游车辆拥堵十多公里的“爆棚”景象,给当地村民带来巨大的致富机遇。凤堰景区的农家乐业主已发展了70余家,还有很多农家乐正在建设之中,旅游旺季,家家爆满。据调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6年的9273元,4年内人均收入增长3165元,增幅51.81%,众多村民在博物馆景区的带领下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并走上了致富之路。

  实现“凤堰模式”创新发展

  “凤堰古梯田位于南北文化的交会地,虽然凤堰古梯田资源优势明显,但是汉阴县是秦巴山区典型的山地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重点扶贫开发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3%、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的近30%。凤堰古梯田区域的村民观念落后、思想不够解放、科学文化素质低等客观条件所限,该景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在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张龙斌看来,建设生态博物馆,实施文物***,创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既推动了农业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当地休闲旅游业发展,为当前正在陕西省积极推进的陕南移民安置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作为全国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其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与自然禀赋,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行》、《远方的家》等栏目组多次对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攀升。2014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示范区”、“中国美丽田园”,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乡村旅游带活了汉阴县的商贸流通、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和城乡环境改善,对县域品牌提升、招商引资等也作出巨大的贡献。

  通过5年来建设生态凤堰景区,推动了凤堰景区的绿色转型,绿色产业、绿色乡村、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初见成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吸引了有识之士加入到凤堰的绿色发展路。珠海巨川投资公司等企业,让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变成生态农业的实验田,通过互联网+农业+健康+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旅游休闲,让“活化石”的生态博物馆与村民、与梯田结合起来,倾力打造“一亩硒田、四季厨房”等项目,相关企业发动村民组建合作社,严格按照古法耕作,稻田养鸭养鱼,稻米亩产量虽然只有175公斤,但品质优良,每公斤售价240元,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人均年增收2000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陕西文物资源富集,地域狭长,高原、山地较多,广阔的田野和山村为发展乡村文物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汉阴凤堰古梯田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它集山、水、田、寨、村、屋、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潜力巨大。”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表示,文物***“凤堰模式”的成功,在于紧紧抓住了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将文物保护、利用与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博采众长,独辟蹊径,使文物、民俗、乡俗、村俗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凤堰特色”,实现了汉阴县乡村文物旅游的破题,真正找到了创新发展的金钥匙,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如今,前往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考察学习的全国各地“取经者”络绎不绝,纷纷要求与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合作。在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带动下,铜川宜君县旱原梯田等一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启动,韩城市党家村、宁强县青木川镇、洋县朱鹮保护基地、铜川陈炉窑等更多的文物生态村庄,都在从凤堰模式中汲取经验,希望文物引领撬动旅游发展,实现发展的华丽转身。

   文/图 本报记者 赵争耀  

新闻推荐

安康7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记者肖兵通讯员孙锋)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召开,安康市7项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这7项成果中,由市农技中心完成的安康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与应用,安...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