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完成之后,政府就是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既

陕西日报 2017-04-07 10:05 大字
众多民营企业落户安康高新区,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安康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报记者 张权伟 康传义

在去年底回到老家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之前,王军康在广东一家服装厂已经打了5年的工。对于他来说,广东和家的距离是一年,从年头到年尾。每逢春节回家待几天,陪陪父母亲人,再匆匆作别,继而用一整年的时间去消化那隐藏在心头的离情别绪。

如今,王军康依然做着服装的老本行,只是离家的距离缩短为15分钟。一家名叫闽泰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企业在2016年10月份正式落户到五里工业集中区,圆了他在家打工的梦想。

安康市连续三年在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保持第一;2016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安康从上到下的共同心声。

启示一:不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出路

王军康所在服装企业的老板名叫谢清凉,来自福建。在国家产业转移和沿海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他考察了全国许多地方后最终决定落户安康。

说起落户的原因,谢清凉说道:“安康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和几千年的轻纺产业基础,水陆空交通便利,是承接祖国中东部和西北、西南的枢纽要道。月河川道人口密集,人力资源充足,便于产业布局和生产运输。另一方面,五里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各类招商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融资发展环境等,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包括这个园区很多老总最终决定投资这里。”

谢清凉和这些“老总”们的决定很快产生了蝶变效应。2016年,仅五里镇这一个县域工业园,便实现产值130亿元,带动就业1.52万人。王军康自然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从今年开始,作为大孝子的他终于可以常伴年老的父母左右了。

诚如上述,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安康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力量。飞速发展的民营经济让这个秦巴小城受益颇多。2016年,安康全市完成民间固定投资390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居全省第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5%,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达13.5万户,其中注册企业2万户;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新增注册企业4878户,增长40%,新增省级成长梯队企业117户,户数位居全省第一,吸纳就业48万余人。

“从经济发展总量看,民营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就离不开民营经济,要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和突破点也在民营经济。”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安康市市委书记郭青如是说。

  启示二: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

人贵在自知,地方发展亦如是。一个区域的发展,绝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落实上层文件和照搬其他区域经验就可以如愿以偿的。只有充分了解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短板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在安康非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政者们从来没有回避过当下安康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去年11月30日、12月7日和12月13日,由安康市市委副书记鲍永能亲自挂帅,带领市委办公室、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深入到安康高新区、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等地,对39户企业进行了实际调研,听取和总结时下安康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所在。考察结束之后,安康市委、市政府形成了一份数千字的调研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在肯定安康民营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并未回避调研的诸多企业当下面临的困难。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融资难、融资贵。以安康市龙飞魔芋食品有限公司为例,据该公司反映,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具有季节性融资量大的特点,原材料采购存在价格波动的自然风险,融资环节跟不上就直接影响全年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在融资方面并不理想。

来自安康市工信局的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安康全市12万户中小企业急需45亿元流动资金,仅统计的89户工业企业融资需求就达到了22亿元。

除却融资问题,对于深处秦巴山区的安康来说,人才缺失问题同样严重。据市工商联调查,全市41%的民营企业缺乏中高层管理人员,53%的企业缺乏技术人才,37%的企业缺乏营销人才。

“客观地说,安康这一地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无法吸引高级人才;本地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主要外输至经济发达地区,留下的劳动力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多数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择业观念落后。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安康企业界普遍存在的人才‘难引\’‘难留\’‘难培养\’的‘三难\’问题。”安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如此分析。

排在第三位的问题是企业的负担。由于利率、税率、费率、薪金、租金、原材料等因素的叠加,造成安康市企业成本上升、负担较重。调查资料显示,相比2011年,有62%的安康企业认为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启示三:优化环境,建立服务意识

经济发展非纸上谈兵,特别是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服务水平若不能落到实处,其结果只能是自说自话。安康非公经济发展程度如何,便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能打造出比其他地方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环境。

“陕西的干部要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以更加开阔的眼界谋划发展。作为安康的干部就要跳出秦巴看安康,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思考全局。不但要善于利用资源‘有中生优\’,更要善于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安康市市长徐启方说。

去年12月,安康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本地民营经济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该意见围绕“强信心、调结构、扩总量、促创新、助融资、降成本、优环境”等7个方面提出了34条具体措施。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措施之一,便是实行投贷联动,将每年筹集到的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奖补、参股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直接股权投资以及与中省产业基金配套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据安康市工信局局长许启政介绍,安康全市将围绕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外来投资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政策待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无禁止”的各个投资领域;三是破解融资难题,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服务担保体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四是切实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严厉打击阻碍、破坏民营经济发展的违规违法行为。

徐启方说:“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既不能因此估计过高,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发展环境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很多事情别的地方行,我们就不行,部门、单位和社会都要认真思考。”

  启示四:牢固树立“企业家精神”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通过创新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安康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的开拓进取。

“世界硒源”,这是安康对自己的定位之一。这里青山绿水,以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为人所瞩目。这里长出来的魔芋,也因为“富硒”而受到了外来投资者的瞩目,来自浙江的鲍洪明便是其中之一。

2009年,他举家迁移至安康,开办了如今已执陕南魔芋产业牛耳的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当初之所以选择到安康发展,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魔芋资源,对魔芋本身的功能进行了充分研究。”鲍洪明说。

自成立以来,鲍洪明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及生产、销售等专业化人才,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树立魔芋食品行业标杆。从2011年起就成立了研发机构,主要针对富硒魔芋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有4项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8年的深耕细作,让这位魔芋行业的“外来者”逐渐成为安康农业界家喻户晓的企业家。去年一整年,鲍洪明的企业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每提及他,安康市主要领导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来此创业的精神称赞不已。

近年来,安康市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人物。当然,这之中也有一些企业小富即安,缺乏向外扩张的动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错失发展良机;有的产品低端无序竞争,技术创新不足,企业转型不够,依然是地缘式经济、家族式企业、作坊式经营;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这些都是秦巴山区的企业家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许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就在于只谋子不谋势,谋势就是定战略,有了战略,路再长,总有一天会走到。要让敢于创新、勇于创业者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成为安康的英雄。”徐启方说,今后几年,安康将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市中小企业力争超过15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再翻一番,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这其中蕴涵着无限空间,等待着全市的企业家们去挖掘”。

新闻推荐

汉阴县铁佛寺镇 脱贫攻坚 环卫先行

本报讯(通讯员牛伟成黄娇娇记者李冀安)3月16日,汉阴县铁佛寺镇合一村开展了“脱贫攻坚、环卫先行”的村容村貌大整治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当天,汉阴县铁佛寺镇机关、镇卫生院和汉阴领航公益...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