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院子:凝固在安康青山绿水的文明史

汉江晨刊 2016-12-06 00:00 大字

紫阳县高滩镇的武家花房子 汉阴县漩涡镇的冯家堡子 汉滨区谭坝镇的喻家新院

老院子文化兼容并蓄

安康现存的老院子有百余处,既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高墙深院的徽派,也有高台基、牌楼门、美山墙、精装修的荆楚派,更有府第式、庄园式、街衢式的湖湘派,甚至还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遗痕。

在众多的老院子中,安康城区的顾家大院、汉滨恒口的四合院群、白河的张家院子、旬阳红军镇的孙家屋场、汉阴漩涡的吴家花屋、岚皋的周氏武学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老院子。据《安康老院子》编著者李道平、龚家政刊文介绍,因长期遭受天灾、兵祸、匪患、瘟疫等危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离开自己出生地经过长途奔波迁徙到安康的先民们,对住宅的选址有着一种天然的美好期盼。因此,现存的安康老院子在选址上都非常注重风水,它们虽然多数建在大山深处,但无不严格遵守风水学法则,选择视野开阔、出行方便的地方,依山傍水而建。在建造格局上,多以一进天井(又称“一口印”或“四水归堂”)的四合院为主,二进天井较少,三进天井则更为少见。较大的院落通常是以“一进式”或“二进式”正院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偏院、杂屋均衡展开,形成一个庞大的院落。也有少部分因风水原因,大门和正堂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还有部分老宅以“凹”形、“T”形、“L”形展开,因势建造。在建筑规格上,严格遵守儒家礼法,形成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的规则,反映出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宗族礼教。建筑材料主要采用砖、石、土、木。屋顶为硬山顶和悬山顶。硬山顶有高大雄伟的封火墙、马头墙。屋架结构有抬梁式、插梁式、穿斗式、混合式、硬山搁檩,大多数采用的是穿斗式、混合式和硬山搁檩。外墙主要采用砖、石、土坯砌筑,内墙有木板隔墙和砖、土硬山墙两种。房脊有砖雕花脊和清水翘首两种,以清水翘首为常见。装饰多采用华美精致的砖、石、木雕和富于人文气息的壁画、彩绘及题壁书法,传达出安康古民居与众不同的严谨艺术气息和温馨浪漫兼容的情怀。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也是文化的行制。安康现存的老院子呈现出的建筑风格多样、多流派并存的特点,体现了秦巴山地这方地域强大的包容性,也让安康文化在南北交融碰撞中,形成了汉水上游广阔的文化聚合性。

古宅院毁坏速度急剧加快

一座老院子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落,更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符记。然而,现在分布在安康市青山绿水间和城镇街衢的老院子老民居,却已经或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辉煌不在。

据原市政协副主席李启良先生在《安康老院子》序言中介绍: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老院子在安康依山成村,临水成院,形成一个个气势恢宏又充满灵秀神韵的建筑群,悄然融入自然生活之中,与安康的青山绿水一道,默默见证着桑梓巨变。但随着岁月的侵蚀和自然力量及其人为的破坏,部分老建筑老民居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的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近几年,老院子的损毁速度更是惊人!在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安康市尚有古民居数百处,可到现在,已经不足百处!

在众多令人扼腕的老院子中,白河的张家大院上院平方米现残存较完整的仅有八字大门及石柱、石门和拴马柱等。下院原为左、中、右3个庭院从南到北一字排开,现左院已毁,目前仅存两个庭院;汉滨区石转的张氏老院子已无人居住,院内杂草丛生,只有饱受沧桑的青砖黛瓦还依稀看辩老院子昔日的辉煌;汉滨区县河镇袁家台民居原有住宅大院、私塾、宗祠、花坟园等一系列建筑,现仅有东西两座四合院还保存着当年的一点风貌;镇坪曾家镇杜家院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分与多户穷苦人家居住,现这些住户多数已迁出,由于年久失修,一部分房屋已经塌毁……

当然,也有经过修葺焕发昔日风采的老院子。顾家大院姑且不说,汉阴漩涡镇冯家堡子、极具湖湘派府第式建筑风格的吴家花屋,即在政府部门重视下,投巨资按原貌修复,成为汉阴南线旅游的一个亮点;岚皋的周氏武学年被申报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部门按照“恢复原状、保存现状、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宁陕卢式庄园也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院子是中国建筑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世俗生活的真实反映,它对历史的传承,比文字记载更准确、真实。

保护古民居就是保存历史

近年来,眼看着承载着文化、代表着乡愁符号的珍贵古建筑日益遭到流失,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早在年就曾指出: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所以,保护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积淀刻不容缓。

那么,保护这些古建筑的意义何在呢?李启良先生在序言中认为,首先,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可以提供文化认同,增强自信,能将当地的历史元素进行完整的传承和表达。其次,保护古民居就是保存地方历史。安康老院子深刻反映了清代湖广移民和陕南开发的重要历史 ,甚至包含着当地居民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创业精神、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脉续。第三,保护古民居,可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的需求,能够带来经久持续的经济价值。

而在汉滨区文广局局长罗先余看来,通过老房子、老建筑可以认识安康的历史、认知安康的文化、认知安康的社会生态,开启现实发展的思考。保护利用好老房子、老建筑,可以留住安康的“根”,重塑安康的“魂”,给安康的“貌”注入美的因素,给安康这座古山城添“彩”。

那么,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老建筑、老房子呢?罗先余认为,一是采取原地保护的方式,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走政府奖励、家族个人保护为主的路子,让散落在山水之间的物质文化代表见证这方水土昔日的辉煌。二是采取搬迁保护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修缮复原,让传统为现代进步繁荣服务。三是借鉴优秀元素运用现代建筑,把继承传统与时代变革融为一体。

营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保护利用好历史载体,也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散落在安康城乡的部分老建筑、老房子,已被省、市、县(区)列入了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保护和修复,让这些昔日美丽的老院子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摄影:李道平)

安康地处我国南北过渡中间地带,是鄂、豫、陕的几何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特色。就拿建筑来说吧,明、清两代的“湖广填川陕”移民运动,成就了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指山为界、披荆斩棘、垦荒耕耘,并随着财富的积累,建成了一座座具有秦巴风格、巴蜀遗痕、湘赣韵味等文化特色的院落。这些风格迥异的大院子、老房子,不但是安康先贤们勤劳智慧的荟萃、文化融合的见证,而且成就了安康独特的建筑文明史。

经过几百年的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些镌刻着安康厚重文化烙印的老院子,或凋亡废墟,或拆旧建新,或陆离斑驳,保护迫在眉睫。所幸的是,前不久,由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区长范传斌任总策划,汉滨区住建局组织牵头,王功江任责任编辑,李道平、龚家政负责编著的《安康老院子》一书已汇集成册,成为留住老安康的永远印记。翻开这本书,一座座老宅子似乎在诉说着逝去的那份繁荣……

□ 记者 周健 卜一兵孙妙鸿

新闻推荐

创新工作模式 建设 “五型” 机关

□政协汉阴县委员会年,汉阴县政协坚持创新思路,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活力型、服务型"机关,全力打造“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委员队伍,为推动政协事业...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