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真心换你心 ——记安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文
[摘要]——记安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文
痊愈患者送锦旗(右三为马文) 认真组织查房 严格操作规程 市人民医院ICU团队 陕南首条空中医疗救援通道 深夜护理一丝不苟
通讯员 张昕
一百多年前,一位医学先贤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时至今日,尽管医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医者的欣慰与自豪、无奈与遗憾始终如影随形。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既像救生员一样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者,又像走钢丝般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马文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他以超乎寻常的敬业、不畏艰难的担当、精益求精的医术和大医精诚的情怀,塑造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楷模,赢得了广大患者和业内同行的赞誉。
高起点,高标准,
打造安康重症医学高地
2010年7月,来自新疆的回族青年马文从武汉大学毕业了。在基层医院锻炼之后,这位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选择了一般医生不愿从事的重症医学进修学习。
在具有“北协和、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学院附院,马文凭借985大学扎实的功底,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赢得了带教老师们的青睐。这不仅使他迅速提高了业务水平,也为日后从事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无意中看到安康市人民医院广纳贤才的信息后,马文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到安康实地考察。美丽的秦巴明珠、发展中的市人民医院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一下子打动了这个年轻人。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妻子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到安康创业。
彼时的安康市人民医院,刚刚从企业医院转型公立医院之后实现第一次新的跨越。高22层28000平方米的内科医技大楼的启用,带动了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建立高水平的重症医学科,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
马文来得正逢其时,这位功底扎实、先后在湘雅医学院附院、北京天坛医院ICU进修学习的青年医师,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份重担。从筹建科室开始,马文就提出要向省级以上三级医院ICU看齐,严格执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规程。针对资金紧张问题,他建议标准不降,分步骤实施。一方面安排医疗团队到交大一附院和西京医院ICU进修学习,另一方面规划配置相关设施。到2014年8月,经过大半年紧张有序的准备,市人民医院ICU正式运行,前来指导工作的省上专家称赞这个ICU起点高、标准高、很规范。市县医院同行参观之后感叹开了眼界,提升了全市重症医学的档次。
省市专家同行的赞誉和感慨,很快成为生动的事实。马文带领的ICU团队通过一次次与死神的殊死搏斗,挽救了一批在基层医院濒临死亡的患者,不仅得到了从市级主管部门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誉。如今,安康市人民医院ICU已经成为全市医疗系统一张靓丽的名片,既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引得西安、汉中等地的医院前来参观学习交流,同时在全市也成了一个标杆,紫阳、石泉、汉阴、平利、汉滨区等地的医院纷纷邀请马文担任顾问,协助筹建或提升ICU救治能力和水平。
2016年岁首,一条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这就是陕南首条空中医疗救援通道正式开通。背后的新闻是,负责执行陕南空中医疗紧急救援转运任务的就是马文和他的团队。
勇担当,超敬业,
日夜守护重症患者生命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在常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进入ICU的患者全都急危险重,结局要么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要么从此告别人世。这类患者不仅发病急,来得突然,救治难度大,而且患者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往往难以正视现实。ICU医务人员常常成为他们发泄悲情的对象,这也是很多医务人员不愿从事ICU的重要原因之一。
58岁的杨某平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酒险些要了他的命。那天下午,他和几个朋友小酌了几杯,不料半夜疼痛欲绝。被送到安康市人民医院的时候,已经险象环生。急诊科迅速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属于典型的重症胰腺炎合并胆道结石,随时有生命危险。通常这类病都要送往省城交大一附院或西京医院等大医院,主要原因一是上级医院救治能力强,治疗条件好,二是怕救治无效担责任,担心医疗纠纷。看着家属犹豫是否转往西安的窘况,参与会诊的马文提议,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先把病人转入ICU抢救。
就这样,生命垂危的杨某平进了ICU。在采取常规抢救措施的同时,马文决定采取锁骨下深静脉穿刺补液,使药物直达靶心,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在病人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马文指导介入治疗医师在大型C臂下经鼻腔放置空肠管,导管绕过胃、十二指肠直接抵达小肠。这样建立饮食通道后,既保证了病人营养,又有效抑制了因食物刺激胰腺工作。10天后,杨某平转危为安,又过了10天,他顺利走出了ICU。
这期间,杨某平的家属始终守在ICU家属休息室,医务人员进进出出看得真真切切。他们发现,马文几乎整天都在医院,除了大部分时间在ICU,偶尔会到楼上的妇产科去。终于,他们得知一个小秘密,马文的妻子在妇产科住院。于是,他们背着马文,手捧鲜花到马文妻子的病房,对马文日夜守护病人深表感激,同时送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其实他们不知道更大的秘密是,早过而立之年的马文夫妇因为忙于学业和工作,一直没要孩子,眼见年龄大了,就有了计划。也许是年龄原因,马文妻子的孕程并不顺利,到医院保胎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但是,马文从来没有因为这一点耽误工作,他总是匆匆忙忙瞄一眼妻子,然后就返回科室。这位对丈夫从无怨言的妻子从病人家属真诚的话语中,再次感受到了医生的伟大。病人家属走后,她立即告知了马文。当天下午,杨某平的住院账户上,多了2000元预付款。
胡蜂,原本是一种益虫,但在夏秋之交因与人的劳动生产发生冲突,成为秦巴山区的公害。每年9月前后,总有一些群众从事劳动生产时被胡蜂蛰伤。紫阳县的夏某必老人,就是在山上干活时被胡蜂蛰伤的。72岁的他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时,已经人事不省。经初步检查,被胡蜂蛰伤100多针,其中右臂达17针。
胡蜂蛰伤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排出毒素,大家往往以为就是透析。其实,血液净化绝不是透析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血浆分离免疫吸附等方法。夏某必老人不仅年龄大,而且蛰伤严重,若只做透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马文果断安排实施血液灌流,然后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经过与死神拼搏,老人化险为夷。为防止老人蛰伤皮肤坏死,医务人员每天为蛰伤处涂抹香油和药膏;为防止老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马文指导介入医师给他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个月后,老人痊愈出院。这个质朴善良的山里老人,拉着马文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久久说不出话来。
2014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胡蜂蛰伤患者111例。省重症医学委员会主委王雪教授一行,在安康检查指导胡蜂蛰伤治疗工作时,对市人民医院ICU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汉滨区三院的医务人员至今都无法忘记,一个产后大出血的产妇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自己的抢救能力有限,他们只得求助转往上级医院。然而,有一家上级医院派人看了以后,认为已经没有希望,拒绝转院。医患双方僵持之际,马文被请了过来。他十分真诚地告诉家属,救治希望非常渺茫,但他愿意把产妇接走,尽全力抢救。悬在基层医院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病人家属也再次看到了希望。遗憾的是,一周后,产妇抢救无效死亡。这期间,他们看到马文团队的无私敬业,感受到马文们的医学人文关怀。尽管结果很残酷,但他们默默承受了。
汉阴县一名18岁青年的母亲,也是在马文这里平静地接受了残酷的事实。她的儿子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脑组织大面积挫伤。从汉阴县转入市人民医院时,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突如其来的横祸使这位母亲及家人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每次马文与他们谈话沟通告知病情时,这位身心憔悴的母亲就跪在地上恳求“一定要救救儿子”。马文既感动,又无奈。他通过北京、长沙、西安的老师寻求救治方案,得到的均是一片惋惜之声。他把这些情况告诉家属,并表示无论哪家医院能救治,他都会竭尽全力把病人运送过去。病人家属带着检查结果跑了许多大医院之后,回到安康对马文说:“摘掉呼吸机吧,我们都尽心尽力了。”
马文说,趁着自己还年轻,要抓紧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他还要求整个团队严格操作医疗常规。直到现在,他每天都保持着一小时的学习习惯。他的孩子还很小,但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病人。在他的时间表里,每天中午和下午下班后,他要回到医院附近的家做两顿饭,晚饭后带带孩子。大约21点以后,他回到科里,了解患者情况,参加治疗,与家属沟通。夜深了,他游弋在知识的海洋里,把实践和理论紧密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视患者,为亲人,
婉拒红包彰显医者仁心
2014年11月的一天,市人民医院120按照指挥中心电话指令,把一名“头部外伤”的女患者接回医院。患者在乘坐电动车时意外严重摔伤,到医院时已经深度昏迷,瞳孔散大,自主呼吸消失,心率仅40次。急诊科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大部分专家认为救治希望十分渺茫。患者的一位亲戚是本市一家医院的资深医生,也持悲观意见。眼见患者家属就要放弃治疗,马文恳求家属给他一点时间来救治患者。家属看着憨厚诚恳的马文,不抱希望地答应了。此后几天,他一直守在科室里,到了第10天,这位37岁的女患者终于苏醒过来。20天后,她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后来有一天,在江北喜盈门超市门口,这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见到马文后突然跪在地上,她激动地说:“不知如何感谢救命之恩,只有这种方式感到心里舒坦。”现在,她常常带孩子到医院看望马文,叮嘱孩子牢记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恩情。
作为一名医生,工作中常会遇见患者家属送红包、请吃饭的事儿。每当患者家属以不同的方式给马文送红包时,马文都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掉,就暂时收下,以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等患者痊愈出院时,再请护士长将红包退给他们。
今年6月5日下午,马文到旬阳县医院接一名见义勇为的教师来院治疗。即将离开时,被一群人拦住。他们跪在地上,恳请马文把他们一名患病的亲人也带走。经过了解,原来产妇房某娟摔了一跤,结果胎死腹中。县妇幼院6月4日凌晨4点为其实施了剖宫取胎术,术中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立即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当天中午因腹腔出血又进行了二次剖腹探查,并给予了对症输血。然而房某娟情况并未好转,且有急性溶血迹象,遂迅速转入了县医院ICU,诊断为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等6种疾病。到了6月5日下午,房某娟呼吸困难加重,血氧不能维持,生命体征不平稳,医院已经与家属谈话安排后事。恰在这时,马文团队出现了,精良的装备和专业的素养令家属眼前一亮,便一下子围了上去,乞求救救他们的亲人。
此情此景足以感动所有人,鉴于一辆车只能转运一名病人,马文诚恳地说:“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把她接到我们医院!”马文说到做到,在把见义勇为的教师接回医院后,他迅速返回旬阳,并提前制定了抢救措施。面对这个随时可能死亡的产妇,马文当场实施麻醉、插管,使用专用材料和药品……夜幕降临之时,房某娟病情趋于稳定,他立即启用高端转运呼吸机,将其接回医院进一步治疗。事后有人说,如果不是马文,结局可能就要改写了。在市人民医院ICU,马文的敬业与专业、诚恳与耐心,深深地打动了产妇房某娟一家人。她的母亲几次拉着马文的手,千言万语不知说什么。老太太看到谈话间和走廊都有监控,硬是在楼梯间堵住马文,塞给他一个红包。马文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服老太太,只好把红包交到了院纪委。这个红包里的6000元,最后上到了房某娟的住院账户里。6月18日,房某娟痊愈出院,在千恩万谢之际,才得知红包的真情。
实际上,退还红包的事情,马文每年都会遇到好多次,许多患者及家属十分感动,纷纷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赞誉这位“超敬业、敢担当、有仁心”的好医生。每当这时,马文总是说:“患者的信任就是最大的荣誉和鞭策,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这就是马文,一个好学、上进、憨厚的回族好青年,一个执著、敬业、善良的好医生。他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感动了世界,赢得了人心。
【采访札记】
采访马文的时候,大家都说,要是多一些马文这样的医生就好了。为此,我们苦苦追寻:是什么让这个年轻人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认可?是什么让一个新生的科室迅速成为全市重症医学高地,受到广泛瞩目?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众多人士之后,我们凝练了一个标题:我用真心换你心!
“国之大医”吴阶平曾说,一位好医生仅仅有精湛的医术不够,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服务的艺术。吴老的话可谓精辟,但实践起来很难。现实的情况是,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的医生有看不完的病,要求他们对每一位病人都无微不至不啻是画饼充饥;小医院的医生能够做到精细化服务,但限于医疗条件和个人能力,往往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因为这个缘故,社会呼喊好医生,人民祈盼好医生。马文就这样脱颖而出了,在两年多时间里,作为一名年龄不算大、资历不太深的青年医生,居然赢得人民群众和业内同行的广泛信赖和赞誉,这无疑是个传奇,我们姑且称之为“马文现象”。
解读“马文现象”,不仅给人以启迪,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马文的特点之一,是敢于担当,急危险重病人不仅发病急,来得突然,救治难度大,而且患者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往往难以正视现实,他们常常拿ICU医务人员发泄悲情。因此部分医院ICU对凡是没有希望,没有把握的病人,能不接就不接。这往往导致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和患者家属三方的对峙。马文多次在医患僵持之时,主动接下烫手的“山芋”,替各方解了围,尤其是解除了基层医院的巨大压力。
马文的特点之二,是特别敬业,住在科室几乎成为他的常态,病人不脱险不回家。其实他的家庭生活负担很重,一直都在努力地克服,这一点感动了许多病人和家属,所以不论抢救结局如何,将心比心,大都能够接受。
马文的特点之三,是勤奋好学。尽管他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动手能力,但危重病人的情况瞬息万变,不仅要果断采取措施,而且还要积极调整方案。他一方面虚心听取院内会诊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主动向北京、西安、长沙等地的老师请教,使治疗方案不断优化。
马文的特点之四,是诚恳待人。无论病人家属讲理与否,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病情,持续不断地沟通。他对基层医院的承诺是,全天24小时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接病人,并且他确实做到了。
马文的特点之五,是富有爱心,只要他接触的病人就绝不放弃,尽最大努力救治。那些感念他的人送去的红包,都被他想方设法退了回去。
马文的特点之六,是包容善良,他不但要治病救人,还要协助处理社会问题。一些鳏寡孤独病人治愈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滞留医院,他找社区、找亲属设法安置他们;一些因其他纠纷导致入院的病人,痊愈之后拒不出院,马文不得不当起了协调员。有些病人营养差,他经常自掏腰包买牛奶,叫营养餐。
凡此种种,点点滴滴,我们的结论是:他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感动了世界,赢得了人心!
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执著、敬业、善良,他接诊的病人大部分重获新生,也有天命难违的。无论结局如何,在尘封的病案里,每一例病人身上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都闪烁着人性之光和天使之光!所以,马文的传奇诠释了一句经典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张昕
安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简介
该科是集外科及其他手术科室重大手术和危重病人的监护、诊治和抢救于一体的综合性ICU,是重点学科之一,是全市人员配备最专业、硬件设备最先进齐全的现代化ICU。
ICU设有床位12张,包括VIP病房及单独隔离间,配有一支专门从事危重病医学的医护人员,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每张床位配有进口多功能床旁监护仪,中心供氧、中央压缩空气、中心吸引等设施。整个ICU配有中央监护系统、高档进口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配有高端转运呼吸机,确保了患者安全转运。该科与唐都医院、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合作关系,并执行陕南空中医疗救援任务。
特色诊疗:
率先在陕南开展持续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及漂浮导管技术,使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监测更加精确;
开展监测氧输送、氧消耗技术,为危重病人早期的病变提供预警信息;
开展床边血液净化,能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采用洁净屏及双向空气净化换气模式,使病区环境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设置有环境优雅的患者家属等候区及方便的患者探视通道,危重病人一定可以得到最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所有器官功能受损(心、肺、脑、肝、肾)和创伤后需要生命支持治疗的危重病人,均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学科带头人:
马文,武汉大学毕业,医学学士,在读研究生,重症医学科主任,主治医师。从事ICU工作6年,先后在北京天坛医院、湘雅医学院三附院ICU进修,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各种类型休克、高血压危象、重症胰腺炎、复合伤、多发伤、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中毒、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熟练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血压监测、深静脉置管、微创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等技术,在陕南地区享有盛誉。
牛智平,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全市资深外科专家,擅长各种恶性肿瘤的全身化疗、胸腔化疗、腹腔化疗、脊髓腔内化疗、心包腔内化疗。
王世君,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全市资深内科专家,在危重病的救治以及生命支持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肿瘤、颅脑外伤、脑出血、脑积水、颅骨肿瘤、颅内血肿等疾病的急救诊治。
新闻推荐
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记西安石油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汉阴支教服务工作
——记西安石油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汉阴支教服务工作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