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巴水美安康鱼安康市生态渔业发展纪实

汉江晨刊 2016-08-16 00:00 大字

[摘要] 安康市生态渔业发展纪实

图为2016年6月,省市有关部门联合在瀛湖进行鱼苗增值放流。 孙妙鸿 摄

集群化养殖出产量

安康水资源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内涵。安康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江河纵横,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共有水面62万亩,可养殖水面30余万亩。在全省天然鱼类品种6目13科94种中,安康市就占有93种,另有两栖水生动物18种,发展渔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专家指导,以集群化、大水面出产量为发展定位,拉开了安康市渔业开发序幕。发展中,以增殖放流、网箱养鱼、库叉拦网为主要养殖模式,以鲤、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同时发展鲑鱼,引进匙吻鲟、中华鲟等附加值高的高端品种,渔产品除供应安康市及全省之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渔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各县区水产品发展,而且带动了库区周边926户1404人致富,为丰富群众菜篮子和库区移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2009至2012年,安康市渔业局和西农大水产试验站联合实施的“匙吻鲟鱼高效养殖技术与示范技术”项目,荣获2013年安康市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池塘化精养出效益

按照《安康市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目前,安康市池塘精养、大水面养殖、特色养殖已构成全市三大渔业养殖板块。近年来,通过不断挖潜改造池塘增加有效鱼产力,实现了提质增效的显著成效。

安康市池塘养殖主要分布在汉滨、汉阴的月河川道,有中小型水库112座,池塘近万口,养殖面积11985亩。几年来通过国家补助和民间投资相结合,投入超过1亿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在原有养殖四大家鱼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甲鱼、螃蟹、黄鳝、泥鳅等品种,通过人放天养式、准标准化式、共生循环式、休闲观光式等模式,总产量达到7117吨,产值超过1亿元。

汉阴县池塘规模及人均占有量居全市之首,可养鱼水面4290亩,已开发利用3834亩。2012年底全县池塘3338口,渔业养殖户达到3244户,其中池塘养殖户3200户,占总户数的98.6%。蒲溪镇三堰村村民汤承友承包了3 个池塘,面积6.7亩,他通过对池塘进行简易衬砌改造、添置增氧机和投用工业饵料,专业从事草、鲤、鲢等普通鱼种的混养,2014年产鱼11600(市)斤,亩产1731(市)斤,实现总收入7.5万元。涧池镇洞河村洞天养殖有限公司,按照“生猪排泄物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气利用-沼液培肥生成浮游生物(天然饵料养鱼)-沼渣种植专用鱼草”的循环发展模式,引进增氧机、人工投饵机等专业设备,科学混养普通鱼种和大口鲶、武昌鱼等特色品种,2015年该公司30亩池塘产鱼6.78万(市)斤,亩产2260(市)斤,收入达到40.68万元。

特种化养殖出产值

秦岭、巴山海拔800至1200米,有众多适宜大鲵、金鳟、虹鳟、钱鱼等冷水鱼养殖水域,具有其它地市不可复制的渔业发展优势。目前,冷水鱼养殖方兴未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康渔业提质增量扩大规模的有效路径。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冷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大鲵养殖产业。2009年以来,宁陕积极探索发展大鲵人工繁育和养殖之路,相继建成大鲵养殖产业园5家,有大鲵驯养繁殖场86家,发展成品鲵25万尾,不仅使大鲵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新的特色产业,而且辐射带动了整个安康的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即使在大鲵销售走入低谷时期,宁陕县不仅没有放弃大鲵养殖,而且更加重视引导扶持,专门成立了大鲵发展办公室,每年扶持200万元,专门用于大鲵种苗发展。县委、县政府又提出用5年时间,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优质大鲵种苗基地县”的宏伟目标。

岚皋县绿水养殖公司瞄准市场前沿,经过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后,投资2000万元,确定以繁育和养殖多鳞铲颌鱼为主打品种。目前,鱼苗孵化、成鱼养殖基础设施已经投入生产,预计年孵化鱼苗500万尾,产值1500万元,为全市积极探索发展冷水鱼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同时,安康市石泉、汉阴、汉滨、岚皋、镇坪、平利等地高山地区特色养殖也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市养殖在1000尾以上的大户即达1200户,养殖成鱼100万尾,产值近5亿元。

水产加工初显效力

宁陕县政府针对大鲵产业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传统销售一直依靠活体上市,面临渠道单一、市场营销狭窄等困难,为延长大鲵产业链,激活多样市场需求,他们积极引导陕西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8家核心企业组建了宁陕县大鲵产业联盟,坚持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发展机制。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经两年多调研,于2014年末研发试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初加工产品——冷冻分割大鲵肉,建成了年产微冻分割制品200吨、消化商品大鲵340吨的生产线,年产值1.2亿元,解决了大鲵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将促进安康市新一轮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汉滨区五福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是陕西第一家专业生产鱼类系列产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他们开发的10余种瀛湖野生鱼袋装食品进商场、进校园,畅销上海、海南等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并和各大商场院校合作,推出各种野生鱼袋装产品。2015年,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成为安康市天然野生鱼的一张名片。

休闲渔业悄然兴起

美丽安康,绿色安康。饮汉江水,品安康鱼。以赏鱼、钓鱼、品鱼、购鱼为主要特点的安康休闲渔业,近几年也在安康市各地水域悄然兴起。根据2012年安康市政府《安康现代渔业实施方案》要求,计划在一江(汉江)6河(月河、任何、洞河、岚河、坝河、旬河)6点(汉滨瀛湖、汉阴高家岭、石泉后柳、紫阳洞河、岚皋蔺河、平利琵琶嘴),打造安康休闲渔业基地。目前,这些区县通过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已经有一批客商落户。

安康阳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瀛湖水产养殖示范园斥资6000多万元,建设养殖基地、生产办公和仓库用房3000平方米,网箱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1200口网箱,并投资400万元建设了一座200米养殖观光浮桥,开发日本锦鲤等名贵观赏鱼养殖和观光垂钓休闲渔业,为瀛湖观光旅游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宁陕县以秦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了宁陕县蒿沟、皂钒沟金鳟、虹鳟鱼养殖基地,并在广货街蒿沟、漫沟建立了两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垂钓、冷水鱼烹饪于一体的渔业专业合作社,兴办了一批与旅游结合的渔家乐,实现了固定的冷水鱼消费市场。瀛湖、石泉水库以水为伴,以鱼为载体,先后兴起了近百家渔家乐,外来游客、政商界人士慕名纷至沓来。目前,来自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地的垂钓爱好者,前来瀛湖赏水钓鱼者络绎不绝。安康,已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更是发展休闲渔业的理想之地。

生态养殖优结构

渔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汉江水质的广泛关注。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发展涉水产业、大力发展渔业的同时,更要把保护汉江水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此,安康市水利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2014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安康市渔业生态养殖水质监管办法》、《安康市生态渔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始终把保护水质放在优先位置。对网箱养鱼明确要求按照控制规模、规范管理、优化结构、生态养殖的发展思路,把投食性鱼类控制在网箱养殖面积的10%以内,虑食性鱼类达到网箱养殖总面积的90%以上。虑食性重点突出鳙鱼、鲢鱼、匙吻鲟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同时,他们正确处理渔业发展与水质保护、旅游发展的关系,在保护水质、发展旅游基础上发展生态渔业、观光渔业,使渔业发展与水质保护、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川道地区重点发展池塘精养和稻田养鱼,在现有池塘挖潜改造基础上,养好四大家鱼,探索引进泥鳅、黄鳝、龙虾、甲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汉滨的五里、汉阴的涧池、平利的女娲山、旬阳的吕河等地,都是池塘养殖的示范。高山溪流则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集赏鱼、钓鱼、吃鱼为一体,不但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而且使我们看到了安康渔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江清水供京津。近年来,安康各级党委、政府,勤劳的安康人民为全力呵护汉江水资源,使安康出陕断面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好水养好鱼,为了充分利用安康这一不可替代的天然禀赋,200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把保护汉江水质和发展渔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安康渔业呈现跳跃式发展。止2015年,实现渔业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4.5万吨,渔业产值达到20.2亿元,渔民年人均收入也达到2万余元,使“安康水鲜”跃居全省十地市榜首,成为陕西省的渔业大市。水产养殖,已成为安康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闻视点

通讯员 李治安 记者 卜一兵

新闻推荐

汉阴检察院:进村入户助力扶贫攻坚

本报讯(喻国瑞)近日,汉阴县检察院代理检察长万浩对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工作指导。走访中,代理检察长万浩与帮扶工作组一起走进帮扶对象家中,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亲切交谈,向他们介绍国家“精...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