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尺讲台彰显青春魅力 ——记汉阴县实验中学市级教学能手刘宁

科教周刊 2016-04-21 09:36 大字

[摘要]——记汉阴县实验中学市级教学能手刘宁

2016年3月25日,对汉阴县实验中学物理教师刘宁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在汉阴县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省市级教学能手工作站授牌仪式上,刘宁正式接受了由县人社局和县教体局联合授予的市级教学能手工作站站牌,并领取了市级教学能手获奖证书。

这是对她站在讲台上默默耕耘了14个春秋的最高奖赏。

把辛勤耕耘当做前行的方向

自2002年从参加工作以来,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刘宁时刻不忘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

身为班主任的她每接手一个班,总是能在两周内熟悉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通过个别谈心,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摸清学生的情况。她就像个小尾巴随时跟着自己的班级,到课室,到宿舍,跟早操,跟早读,跟课间操,跟文娱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态度和纪律表现。对学生,刘宁总是表扬他们,许多事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即使学生犯错了,也只是以个别谈话的形式开导他们。

2010年,刘宁在铁佛中学任教时,有个同学因家庭原因产生自卑心理,拒绝上学并离家出走。刘宁将那同学找回来,七次登门,和同学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这位同学重新回到课堂,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并于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汉阴中学。

刘宁始终以能够让学生满意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合作,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执著而行。于风雨里做事,在阳光下做人,她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化作了滴滴雨露,浇灌着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而学生的茁壮成长是她最大的快乐。

把潜心教研当做前行的道路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刘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教学方式”到“探究性教学方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到“学生主动钻研”,她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刘宁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

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主动参加新教材培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钻研教材,构建和谐课堂。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更多的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为了增强物理课的实效性,她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让学生制作物理器材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搭起了教学回归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多种体验中成长,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学习。

从2002年任教至今,刘宁所带的班级每学期统考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同学科前列。2005年,刘宁撰写的教研论文《如何转化后进生》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二等奖。

把家访育人当做沟通的桥梁

走上三尺讲台14年来,刘宁的家访次数累计达100余次。

2012年11月19日,寒风刺骨,刘宁和两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她所带班级一个贫困寄宿学生家中家访。驱车、趟水、走山路,历时三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到了学生家里,了解到孩子父亲已经患病离世,母亲离家出走,姐姐也因此而弃学外出务工,剩下这一个孩子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刘宁和同事含着眼泪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一番,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回到学校后,刘宁把家访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学校领导。

教师家访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刘宁说:“每一次家访,我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家校教育同盟。”在乡村任教的时候,家庭贫困的孩子很多,刘宁也资助过不少学生,她说,有爱心才能成就教育。

刘宁知道,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14年的耕耘少不了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正是在不求回报的付出中,刘宁真正实现了一个教育者的价值。

通讯员 冯友松

新闻推荐

让活力溢满校园 ——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体育、艺术2+1”强素质、提能力纪实

——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体育、艺术2+1”强素质、提能力纪实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