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树新风 内外兼修提颜值 白河县扎实推进新民风建设,智志双扶助脱贫
秦楚边城白河,近年来抢抓陕南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机遇,搬迁2.8万户10.4万人。但是,由于农村攀比奢侈、失信不孝、自私缠访、迷信赌博、等靠争要等不良社会风气,以及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严重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让老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白河县委县政府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和内生动力,“智志”双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政府百姓讲诚信,共筑幸福新天地。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起着导向性作用。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把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融入新民风建设中,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新民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通过持续开展“以诚为本,以信立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主题宣传活动,在搬迁社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自强标兵、致富能手、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及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引导全县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自强自立。”
“一约四会”治陋习,新事新办好风气。白河县卡子镇陈庄社区,清一色白墙灰瓦的安置楼、整齐的绿化带和绕村而过的厚子河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共安置505户1889人,目前社区的居民均实现了就近在社区工厂、和专业合作社就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就业增收问题虽然逐步得到改善,但一些陈规陋习依然根深蒂固。“拿我们陈庄社区来说,以前谁家过个事,份子钱至少200元起步,关系好的送500元、1000元的都有,村民一年送礼就需要花费5000元至1万元,有的一年要送好几万元。”提起过去,陈庄社区党支部陈书记直摇头。“幸亏有了新民风建设工作,村里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委员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来专事专管,倡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原来盛行的36生日宴、60大寿宴一律取消,只有80岁往上才做寿,并且就是简单的宴席,晚辈给长辈发个红包就行。年轻人结婚都是双方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聚聚,简单的饭菜。乔迁宴基本上看不见了,由镇上或村上给乔迁户办集体乔迁仪式,简朴而隆重,老百姓也能在乔迁仪式中感受到政策的温度。”陈书记接着说。
“现在白河各社区有了爱心超市,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村民其实并不在乎积分兑换的几块钱或几十块钱的生活用品,相比之下,大多数村民更关注分数和排名,甚至认为丢了分值就等于是舍了面子,‘爱心积分超市’不仅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也为镇村服务群众找到了工作抓手”。卡子镇镇党委委员商曼介绍说。
勤孝当头天地宽,昔日懒汉变模范。陈庄社区居民柯尊志过去是有名的二混子,一年到头挣的钱不够糊一家人的嘴,不够就借,每逢年节,亲戚朋友对他避之不及,是陈庄社区有名的负面典型。自新民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干部和社区干部的帮扶下,他彻底变了。现在,柯尊志养鸡5000多只,成了社区有名的养鸡大户。今年,柯尊志被推举为社区“自强标兵”,上了“红榜”。在柯尊志母亲的老房子院坝,记者见到柯尊志,他正在邻居的帮助下建鸡舍,扩大养鸡场规模,柯尊志的媳妇正在院坝边剁鸡肉,准备招待帮忙干活的邻居。柯尊志说:“过去的日子,因为懒才穷的叮当响,在别人面前也抬不起头。现在社区的新民风建设,确实让我从内心增添了脱贫的勇气和当先进的志气,现在社区整个风气好,邻居之间和和睦睦,谁家有事大家主动伸手帮忙,并且不要任何的费用。现在只要人勤快,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就在家门口搞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还可以照顾母亲、媳妇和孩子”。
评议评出好习惯,摒弃陋习当标杆。双丰镇孔城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326户1088人,山大沟深,土地稀薄,居住分散,是双丰镇辖区的深度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解决群众身边切实存在的问题,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白河县招商局驻孔城村第一书记鄢继炎告诉记者,工作队刚刚进村时,连一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脱贫攻坚工作队的临时驻地就是“脏、乱、差”三个字。这边工作队开会,那边猪哼哼,鸡崽子跑来跑去的还在会场的凳子上拉屎,空气中都是猪粪味。刚驻村时到老百姓家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院坝、房间、厕所,到处都是脏兮兮的,了解问题只能站着,家家户户如此,乡里乡邻彼此都习惯那样的环境,谁也没有感觉不好谁也不嫌弃谁。自新民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孔城村的实际,工作队带领评议委员会的人,将评议会开到院落。每一季度道德评议会委员深入群众家中,就环境卫生、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情况进行现场查看,通过实地走访的问题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同时进行政策宣讲全覆盖。通过评议,形成红黑榜,进行公示,对负面形象进行曝光,同时落实专人帮教转化,实行动态管理,达到“评议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刚开始大家对道德评议都无所谓,反正都脏都差,通过一段时间的评议,就有人意识到上了黑榜太丢人。鄢书记笑着说,如果在评议时,看见慌慌忙忙找借口要回家的,就是害怕家里环境差丢人,要突击回家打扫卫生。现在的孔城村,通村道路上拿着扫帚、簸箕一边谈着家常,一边打扫道路和庭院的人其实不是村里的保洁员,而是自发打扫卫生的村民。通过三年的努力,孔城村老百姓院坝整洁,室内干净,村容村貌得到很好的改变。
潜移默化树新风,酒鬼也能当典型。今年52岁的彭十付是孔城村四组贫困户,家里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女儿。前些年,彭十付的生活就是喝酒睡觉、睡觉喝酒,喝醉了哪儿都是他的家。一个随身携带的酒壶,除了壶嘴锃光发亮,壶身壶把都是黑乎乎的。自道德评议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评议、帮教、再评议的过程,成功的引导彭十付戒掉酒瘾。目前,他发展茶叶23亩,种茶之余,将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没事还陪老母亲聊聊天喝喝茶。2018年第四季度彭十付由2017年第四季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负面典型,转变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正面典型。
勤俭节约好兄弟,崇德向善重信义。白河县县委宣传部包抓的城关镇安槐村,听起来在城关镇似乎离县城不远,实际上,城关镇到距安槐村有15公里,并且只有三米五的通村公路坡陡弯急,老百姓进一次城需要两个多小时。刘家余、刘家贵兄弟俩住在安槐村四组。哥哥刘家余67岁,一直独居,被确定为村里的五保户;弟弟刘家贵56岁,中年丧偶,三个女儿已经出嫁,一个儿子一直在外打工。按理说哥哥是五保户可以住到镇上的敬老院,要是不去敬老院,就必须有亲属监护。弟弟刘家贵二话没说,主动承诺照料哥哥。站在通户公路上,兄弟俩白墙灰瓦的房子格外醒目。院场边的竹竿上晾着刚刚洗好还在滴水的衣服,院场虽未硬化但打扫的干干净净。厨房贴着白色瓷砖灶台一尘不染,堂屋的最里面堆着刚刚收获的红薯;因为孩子们常年不在家,刘家贵将被子洗干净缝好折的整整齐齐码在卧室的小柜子上。懒懒的阳光照射在堂屋里,兄弟俩的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家具,但是却让人感觉到干净而温馨。弟弟刘家贵笑眯眯的告诉记者:哥哥一辈子没有结婚,自己哪怕累一点,也不会让哥哥去住敬老院,哪怕敬老院的条件再好,但是哥哥在敬老院没有亲人,只要他在哪里哥哥就在哪里。既然对政府承诺了,就一定会对哥哥好一辈子。目前,哥哥和自己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在包抓干部的帮扶下,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因为长年在地里干活,自己和哥哥的身体也健康。自己和哥哥今年养了四头猪,最大的猪已经过四百斤了;再过一段时间还要烤甘蔗酒,今年大概要烤700多斤酒,都是自己种的甘蔗和自己种玉米做的酒曲,烤出的酒没有一点点添加剂,所以也好卖;年底猪杀了,除了自己做腊肉,剩余的卖了就妥妥的脱贫了。真诚的笑容、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兄弟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和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足,更是对“人无信不立,家无勤不兴”几个字最好诠释。
社区人居环境不断美化、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好人好事、凡人善举、脱贫典型被颂扬,好民风带来新变化。目前,白河县各搬迁社区全部创建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或文明社区,80%以上的家庭被评选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600多人,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将汇聚道德的力量助推白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本报记者 陈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冀安)11月9日,首届白河木瓜文化节在白河县中厂镇石梯社区举办,吸引了十堰、安康及全县近千名游客和群众参加。...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