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风采 汤海:发掘沉睡的资源 为乡亲致富探路
12月18日,安康白河县创业能人汤海在茶园修剪茶树纪磊 摄
“我到田湾来种茶叶、办茶厂,是想干点实事,把山里沉睡的资源发掘利用起来,为乡亲致富摸索一条新路子。”这是安康白河县茅坪镇创业能人汤海的心愿。
“有钱了
一定要让家乡人沾光”
汤海的父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依靠一点山地生活,尽管辛勤耕作,但依旧在温饱线上挣扎,汤海从小便在心里产生了自强致富的愿望。
“为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我尝试过开旅舍、办饭店,可以说能挣钱的行当都参与过。”汤海说,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命运之神再次垂青于他,2009年十天高速公路工程上马,他通过承揽一些挡墙、土石方工程和供应砂石料,不仅还清了外债,手头上还有一些存款。
汤海经常说:“我也吃过苦,我有钱了一定要让家乡人沾上我的光。”再次崛起的他将发展的眼光放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想用行动来兑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承诺。
三颗“定心丸”
让他决心做好茶产业
白河县茅坪镇向南行十余公里,群峰错落间突显一畦坪,这里便是田湾村。往南望,海拔陡高,群峰错落,云雾缭绕,因四山环伺,中峰独秀,称为五龙尖。
当地人说,海拔近2000米的五龙尖,是白河县最高的山。五龙尖绵延数十里,山形雄奇挺拔,山间植被丰厚,山下水源充沛,在海拔600米至800米之间的山地上,连片的老茶园堆青叠翠,蔚为壮观。
据当地茶农说,这片老茶园以前可没这么壮观,这数千亩茶园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开垦的。那些年种植的高山茶品质好但产量不高,再加上技术落后,种茶的收益并不太理想。
2013年,汤海回到家乡时,他看到了五龙尖山下一片片老茶园,大约加起来有4000亩,颇有规模,便萌生了做茶产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想法。但隔行如隔山,没有管理茶园的经验,再加上不了解茶产品行情,他还是有些担心。
是三颗“定心丸”让他下定决心做好这个产业。一是当年5月农业部发出“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表明我国有30%的茶园树龄在30年以上,单产低,品质差,要把改造老茶园作为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重点,加快品种改良,提高单产和品质。二是白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在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政策保障。三是汤海的岳母是田湾村的人,她了解这里的群众虽然生活艰苦,但性格淳朴、勤劳肯干。这些因素,增添了汤海在田湾村做好茶产业的信心。
改造后的老茶园
茶叶获富硒茶大奖
五龙尖山下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产茶历史悠久。老茶园生态环境优越,占尽出产好茶叶的天时、地利。在田湾村,汤海也不缺人和。当地人是这样朴实地评价他:“一看汤海就是个想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不贪大、不显摆。他一直住在厂区宿舍,有着千万资产却开着二十来万的车,一心只想苦帮实扶促群众脱贫……”
砍去杂树、杂草,促老茶树发新芽,是汤海做的第一件事,4000亩老茶园已改造了大半,产量提升了一倍多。在改造茶园的同时,白河县相关部门认识到,老茶园的改造过程,是茶叶种植、采摘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汤海带领群众组建了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10多名会员。他利用五龙尖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五龙尖半山腰建设了五峰茶厂,“白河春燕五峰茶”在安康市首届生态富硒茶大赛中获得绿茶类一等奖,可见老茶的品质。
合作社发展起来好后,刚建厂时,往来的是一条盘山而上的土路,车辆通行极不方便,他自己出钱硬化公路3公里。目前,汤海扩大了规模,从外引进了目前全国较为先进的茶叶一体加工设备,茶厂的岗位都优先照顾周边群众。
老茶园带动
已经有贫困户脱贫
基础设施改造后的老茶园,每亩从“零收入”上升到4000元,茶园增效10年。近些年,汤海又新建了1000亩密植茶园,周边群众纷纷承包茶叶园。
12月17日,田湾村6组的马太伍介绍说,他家原来有15亩老茶园,由于分散在坡地上,一直也无人经管,2017年,他这15亩茶园折合成股份加入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每年除了能分红1000元,平时还在茶园打工挣钱。
“虽然去年我家已经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合作社的茶园每年让我们有了固定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马太伍说。
如今,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产业保障,对激发周边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家乡发展茶产业,几乎花完了汤海多年在外打拼的积蓄。他是这样想的,一枝独秀不斑斓,只有贫困户脱贫、乡亲们共同富裕才是万花齐开。华商报记者 张建全 摄影 纪磊
新闻推荐
张友权(中)和村支书、村主任到栎树坪指导危房改造途中。?严都梅(右)督促单独老人户子女签订赡养承诺书。?王德宝(右...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