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争实战创新业
实习记者 翟本荣 李隆均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是白河县自然地貌和群众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自然资源的不足、交通条件的不便,磨炼了他们向大地求“生”的“三苦”精神。
2001年,省委把白河县一以贯之的艰苦精神概括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全市学白河”的决定。新时期,白河县委、县政府着眼“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目标,矢志奋斗、追赶超越,在以“苦”为荣的责任担当上用心思,在苦中有为的创业精神上下功夫,在苦干为民的终极目标上见成效。
白河县位于汉江流域,且地势较低,每到汛期,对沿江两岸的百姓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根治河街水患,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白河县委、县政府策划实施了县城防洪保安工程、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河街片区棚户区综合改造“三项”工程。
白河县河街综合改造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罗延年向记者介绍,这个防护的面积达到52公顷,防洪的高度是按193米设计的,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设计。这里的老百姓都是沿江而居,进入汛期之后,县委县政府就帮助老百姓进行“搬水”(搬家躲避洪水),老百姓也很苦恼,有的买的家具,搬上一两次就不能用了。
据了解,防洪堤的建设,主要分为清水平台、316国线改道和百姓广场,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三项”工程计划工期为5到8年,2012年开始启动,目前防洪保安工程和316国线改道按照规划已经完成。316国道改线分为两部分,总共改线的距离为7.3公里,纵向特大桥5.5公里,还有1.8公里与防洪保安工程的主堤相交叉。
在教育方面,“三苦精神”也体现的淋漓尽致。白河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理念。他们把最好的土地留作学校用地,最好的环境给学校,有限的经费也是先紧凑给学校用。“三苦”精神延伸到了教育领域,通过“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最终换来了白河教育的“幸福纪”。
2011年,县委县政府以“小县敢办大教育,穷县能办强教育”的胆识,弘扬“三苦”精神,举全县之力,按照省级示范高中标准选址新建高级中学,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土地征迁困难多、资金缺口大等诸多困难。新校建设历时3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建成16万平方米的校园。
学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十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尤其是高考质量逐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0%左右,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自2010年市政府设立“励志奖”以来,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奖,成为全市县(区)属中学唯一每年都有学生获此奖项的学校。连续8年被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连续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白河县政协副主席董焕印说:“真抓实干是三苦精神的真谛,白河近些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三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脱贫攻坚时刻,三苦精神就诞生出了‘领导苦抓摘穷帽,干部苦帮谋发展,群众苦干奔小康’的新内涵。”
再“苦”也能创业!作为一名毕业大学生,林奇跟着家乡的好政策,毅然决然地返乡创业。他在白河创建了西营镇富硒小龙虾养殖基地,立足于当地优良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集渔业生产、科技推广、休闲游玩为一体的生态科技示范园,促进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
“我们富硒小龙虾养殖基地2017年年底落户白河县西营镇。山好、水好、空气好的资源优势,利于小龙虾的生长繁殖,事实也证明了养出的小龙虾特别干净,皮薄、肉厚,各个带黄。加上现在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我下定决心返回家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家乡人民增收致富。”林奇说道。
“示范园+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让贫困群众变身饲养员、安全管理员,在家门口就业。走俏的市场行情和“看得见、学得着”的示范效应,也让当地群众信心百倍,欲利用小龙虾精养及莲藕、稻田寄养等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龙虾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
白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延福说:“白河壮丽的七十年,是我们白河以三苦换甘甜的七十年,白河的新时代可以说是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三苦精神可以说是我们白河的精神坐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凌召兵田光荣周远杰)5月9日,白河县首支社区志愿义警服务队在麻虎镇康银社区正式成立。据了解,康银社区志愿义警...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