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新乡风

汉江晨刊 2019-03-26 01:00 大字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份子水涨船高,酒席排场相互攀比,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群众摆脱贫穷的头号“歪风”。生活在所谓人情网里的人们,欲罢不能,苦不堪言。

不过,如今在白河县仓上镇,走失的人情在千呼万唤中又找到了归途。崇尚节俭,文明办事已成和风细雨,正无声地浸润着乡风民俗的转变。

2017年,仓上镇党委政府针对农村赌博送礼“两股歪风”大力倡导婚丧喜庆简办,其他事宜不办,以干部党员带头,组织开展了万人签名活动。并将人情礼仪这些民生琐事纳入“村规民约”中,明确“份子”红线,让群众互相监督遵守。

“前几年送礼,没得几百都拿不出手,而且过事名目又多,搬家的、过生的、升学的、开业的大小事都过,好多家庭送礼都送穷了。现在我们这里除婚丧嫁娶,其他事宜一律不办,礼金一般不超过100元。群众负担轻了,人情也归真了。”仓坪村支部书记王敦安这样说。

过事的少了,人情份子也降了码。过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在仓上镇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葬母——如此简单非薄情

贫困户王定涛的母亲去世,他用八菜一汤和5元钱的猴王烟招待亲戚朋友,虽然太“简单”了些,乡亲们还是很赞成这样过事,没一点浪费。

以往村里过丧事,都要唱道念经做法,为亡人超度,王定涛免去了这些环节,只为亡母唱了一夜孝歌。母亲去世时,他双腿骨折打着石膏,一切后事都是村干部做主料理,执事免收一切酬谢。有人算了一笔账。整个丧事总共花了一万元,而要搁以前,没个三几万花是办不下来的。

王定涛平时在父母跟前也很孝顺,他薄葬母亲并没落下“闲话”,这是新明风建设下的观念巨变。

结婚——没有仪式也浪漫

天宝村的郭家礼,家里条件不算太差,搁以往儿子结婚,肯定要大操大办一番,好好壮一回脸面。可他为儿子办喜事,不扎彩门,不录像,不搞仪式,不肆意放炮扬张。喜事一样过的热闹体面。

陈德军是家里独子,父母早年离异,父亲拉扯他成人。三十岁了才找了个媳妇。结婚时,新娘居然没有盘头、没有化妆、没有穿婚纱,和平时一样穿了件代表喜庆的红外套,蓝色打底裤,一双红皮鞋。如不是胸前那朵红花,谁也看不出她就是新娘。

整个婚礼没有舞台、没有司仪、没有红毯、甚至新房中也没发现一张婚纱照。亲友邻居们聚在一起简简单单,热热闹闹的就办了“终身”大事。

其他喜庆事宜——两个字“免了”

贫困户韩基银,从天宝山上搬迁到裴家社区,按以往的风俗,亲戚朋友要摆下接风烛案,一路迎送,农村叫认门。这样一来就得过事办酒席,自己花销浪费不说,还让乡亲们跟着破费。

搬家那天,韩基银一三轮车把锅碗家具拉去,自己开伙吃顿“立锅”饭,一个炮子没放,完全跟平时一样。而住在他对门的杨树义夫妇,同样是“净身入户”没惊动一个亲朋。杨树义说:“如其招摇操办过事情,不如细水长流过日子。”

老党员柯尊贵,两个儿子同时上大学,亲戚说,孩子考上大学了,是人生一喜,也放点炮热闹热闹。老柯断然回绝:“免了”。

两年前,听说在江苏和榆林工作的两儿子先后要结婚,家族亲朋就说,这回该叫我们喝盅喜酒了吧!没想到两对新人都在单位简单办了婚礼。为这,媳妇娘家人都说他“老抠”。

乐施者常施于人而快己,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如今在仓上镇,干部不喝无事酒,群众不过无名事,已逐渐成为公序良俗。人情负担少了,脱贫干劲足了,清新文明的风尚正悄然兴起。

□ 通讯员 朱明富

新闻推荐

弘扬雷锋精神 做优政务服务 白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

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1月31日是白河县卡子镇桂花村六组陈秀章、阮班启夫妇的金婚纪念日,当天最让他们感动的是,白河县政务服...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