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学术要“海拔” 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三科主任杨关山科技创新促临床服务能力提升
[摘要]——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三科主任杨关山科技创新促临床服务能力提升
“小儿科”难成大气候?在很多人的传统认识里,儿科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临床分支,但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三科主任杨关山却不这么认为,他始终坚信,新生儿科承载着众多家长的期望,是一份铺满朝阳的幸福事业。
伴随着孩子的啼哭声,他陪伴在每一个患儿身旁。他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科研创新提升业务素养,在任何时候,他都没有感到学术饱和。习惯了思考和探索的他,让自己的临床治疗因为科研的介入而不断超越。于是,在他的医疗实践中,总能感受到一份力量的介入。
一条路,一道题
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杨关山的名字不仅仅出现在处方笺,也时常被同行频频提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基层医院无法破解的难题,在这里都能找到治疗方案。他领衔的儿三科,之所以能迅速成长为全省中医院规模最大的儿科、安康市首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陕西省重点专科……皆源于这个团队对学科建设的一腔赤诚。目前,儿三科已成为新生儿疾病及危重症救治中心,而他本人也在小儿急救、新生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领域有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高度来源于积累,也来源于孜孜追求。左肩勤勉博学,右肩精医厚德,匆忙在临床一线的他,在安康市率先开展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这一学科引领,被外界誉为“让孩子能安静地呼吸”。
早在十年前,安康市儿童医疗界,儿童哮喘、小儿急救、新生儿疾病属于特别薄弱的专业,对于这些领域的很多疾病,家长都要辗转西安、北京去诊治。患儿的每一声咳嗽都让他揪心,为此,他坚定了外出进修学习的想法。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帷幕刚刚拉开, 30出头的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了长达1年半的临床进修生涯。 在进修期间,他师从我国著名儿童哮喘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哮喘防治创议顾问陈育智教授。2009年年底,进修结束后,他熟练掌握了儿童哮喘规范化防治及管理技术,同时在小儿急救、新生儿疾病方面收获颇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没来得及调整身体和心理时差,就立即投入推广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并让安康市规范化儿童哮喘防治从无到有并逐步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
此后的学科建设以这样的序列展开:在安康市最先推广全球儿童哮喘防治方案,为1000余名哮喘儿童建立了哮喘档案并长期随访治疗,结束了安康哮喘儿童就医需要到省城的历史;最早开设规范的新生儿无陪护病区;在安康市率先开展安脱达脱敏治疗,填补了安康市技术空白,让数以千计的患儿摆脱了慢性病的长期困扰,推动儿童哮喘防治工作的在全市范围内展开……
近五年救治了大批疑难危重新生儿,成熟运用各种呼吸机治疗,成功救治26周小早产儿,先天性肠闭锁手术、28周小早产肠坏死切除术、P1CC、脐V置管、脑功能监测、亚低温、外周同步换血等新技术新项目相继成功开展。与此同时,承担的“儿喘方”联合妥洛特罗贴剂对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课题获2015年安康市科技二等奖和2016年陕西省科技三等奖、一种自制股静脉及股动脉模型获2014年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13年安康市科技一等奖。
一座城,一个科
2014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首次提出了组建医联体的工作思路,以此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互通、共享、有序流动。杨关山再次被院领导看重,希望他能参与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科室领办”的身份组建白河县医院儿科,并出任科室主任。
白河县是安康市最偏远、贫困县之一,距离安康市中心城区120多公里,多年来,该县由于没有儿科,即使是小儿发热、头痛这样的常见病也需要远赴十堰等地进行诊治,当地群众期待就近就医的愿望强烈。2015年,杨关山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市卫生局和院党委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为期3年的白河县医院儿科的援建工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医院没有儿科,妇产科的危重患儿一生下来就得转院,产科没有保障,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县内患儿看病难,常常要往市上甚至外省奔波。我们正在创建的二甲医院,儿科也是个硬指标。”在白河县人民医院院长胡明朝看来,成立儿科至少能打破这三个瓶颈。
作为白河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开创者,杨关山从规划设计、科室装修到后来的建章立制、人员培训、科室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亲力亲为。他扎根基层40余天,组建了儿科病房,建章立制,按国家爱婴医院的标准开展了母婴同室新生儿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工作,保障了产科新生儿的安全。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广泛赞誉,就此结束了白河县医院建院60年没有儿科的历史。
“现在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可以在我们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特别是市中医医院的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医特色,打出了品牌,过去很多被分流到外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白河县医院院长胡明朝坦言道,“现在全县上下都知道我们医院设立儿科了,而且技术过硬!”
一群人,一个梦
2017年4月6日,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他们可爱的小宝宝满怀感激地将两面锦旗送到市中医医院儿三科。这个宝宝对于儿三科的所有医护人员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就是大家全力精心救治了126天的“小石头”。
说起“小石头”,每一个参与治疗与护理的人都有太多的感慨。
2016年10月15日,一个胎龄仅26周的小宝宝迫不及待地出生了,出生体重仅980g。面对这样一个不到2斤重、全身皮肤薄的像羊皮纸一样、面色青紫、呼吸不畅的小家伙,年轻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一度想要放弃。“再难,都要救他。”儿三科主任杨关山一面着手研究治疗方案,一面安慰家长。
孩子刚被接入病房时只有“巴掌大”,胳膊、腿还没有成人的指头粗。因为胎龄太小,属于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各个脏器发育都不成熟,尤其体现在肺、肠道、脑这些重要脏器,想要生存下来,必须要经过呼吸关、感染关、内环境稳定关、营养关、生长发育关、黄疸关等大大小小十几个关口,每一个关口都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在入院最初的4周里,这个坚强的宝宝经历了气管插管、PS(牛肺表面活性剂)注入、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由于血管细,外周静脉输液困难,分别在入院当天和第6天,成功进行了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靠着这2条救命的通路将各种药品及营养液源源不断地输入孩子体内。
经过全力治疗,住院60天时,孩子勇敢地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体重也长到1530g。在入院近100天时,已经达到经口全量喂养,体重增长至2670g。在126天时体重增长至3650g,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正常。2017年2月18日,“小石头”终于回家了。
作为市中医医院儿三科这个专业的新生儿救护团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的支持下,成长为一支训练有素、设备先进、救治技术领先的专业团队,拥有呼吸机、脑功能监护、多功能新生儿培养箱、呼吸自救仪、新生儿转运系统等先进设备,掌握了十余项新生儿救治核心技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儿的救治中,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科室的宗旨——“为生命保驾护航”。
这样的抢救绝非小石头一例,但是要让小石头这样的患儿能获得生存希望,没有技术的提升和科研参与,也徒有空想。杨关山和他的团队,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和信念,塑造学术 “海拔”,造福山区百姓。
岁月可以作证,无数康复出院的患者可以作证。
2015年11月,一个体重只有1600g的小早产儿,身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败血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危重疾病10余种,全身高度浮肿,无尿。抢救到第7天时,面对不确定的治疗结果、每日数千元的治疗费用,家长准备放弃治疗。
同为父亲的杨关山,深谙家长放弃治疗内心所承受的打击,以及为了这份放弃需要的内心承受和后期心理愈合的漫长折磨。
孩子的病是有希望治好的,但是……他考虑到了当前的医疗环境,考虑了昂贵的费用,考虑了父母的内心感受……如果继续坚持治疗,不排除人财两空的可能,自己也会受到家长的质问,甚至发生纠纷;如果顺水推舟,那么一个新生命就会很快消逝。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他一方面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请示院领导,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救治。他每天守候在患儿床边,每一个诊疗环节都亲自把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10天时,患儿的尿量开始增加,浮肿开始消退,经过47天的救治,患儿奇迹般痊愈,没留任何后遗症。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他每天往返于近60张病床之间,对于急、危重症患儿, 他坚持每天早晚查房,对于部分急危重症患者,24小时守候在病区指导治疗,每年抢救危重病人达1000余例。
(医轩)
新闻推荐
11月27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与会代表在白河县进行现场观摩,省长刘国中在会上点名表扬了白河的经验做法。国家发改...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