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产业大发展让群众稳增收 白河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陕西日报 2018-10-28 06:06 大字

本报记者张斌峰

为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作用,白河县从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入手,将各类扶贫资金入股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业园区及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财政资金变为贫困户股金,让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山下建家园门口找工作

9月25日,在白河县冷水镇三院社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社区内绿树成荫、道路平整宽阔。

77岁的周晋喜正在扫地。他告诉记者:“我以前住的土房子在山上,到处漏雨。生活在那儿很不方便,下山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现在,周晋喜住进了新房子,社区还给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

冷水镇人大主席黄勇说,在社区建设中,县财政投入资金,用于路、水、电、排污、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通过支持修建产业路、灌溉设施等,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

昌居生态农业园区的几个大棚里,草莓长势正好。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单单种植草莓这一项,就能带动50人就业。2016年,他们投资建设大棚,种植草莓,当年就收回投资。2017年和今年,收入大幅增长。

白河县财政局有关人士介绍:三院村是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村。县上投入30万元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以集体股权入股昌居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每年按协议固定给配股贫困户分红。2020年后,股金归村集体所有。这一措施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保值,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

在白河县宏利源制衣有限公司,村民项立彩说:“厂里工作环境很好。我每天步行四五分钟就能到,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山上建园区农民变工人

9月26日,在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天宝现代农业园区,层层梯田勾勒出美丽的弧线,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仓上镇人大主席李庭奎告诉记者,在天宝园区建设中,白河县兴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对天宝村三组的土地进行了整组流转,帮助村民全部搬到山下社区居住。40岁以上的村民可返回园区务工,40岁以下有技能的村民,可到兴达公司就业。目前,园区正在进行由农业园区向景区的改造,已经被命名为3A级景区,正在争取建设4A级景区。

为支持天宝园区建设和发展,白河县整合资金13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产业大道等,支持园区发展种植、养殖业,发展循环农业。

当前,天宝园区已通过企业自筹和财政补贴筹集资金1.2亿元,初步形成了“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模式。园区长年吸收350多人就地就业,现已带动贫困户183户750多人发展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进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帮扶措施,使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资金变股金农民喜分红

茅坪镇田湾村是白河县“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按照试点要求,县上把30万元扶贫产业试点收益,入股到经济效益较好的茶园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与村委会确定30户贫困户,按每户股本1万元颁发股金证,每年按股本的10%给贫困户分红1000元。同时,鼓励贫困户将自有闲散资金和产业扶贫贷款作为股金入股,每年按时获取固定分红。

截至目前,田湾村已有40户贫困户领取股金分红,200多人领取薪金,80多户领取租金,30户贫困户转包合作社产业园获得经营性收入。

白河县大力推广田湾村的扶贫试点经验,在全县采取“镇政府监督管理、实施主体经营使用、贫困村集体(贫困户)享有分红收益”的方式,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和经营制度要求,大胆尝试和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和扶贫模式。

截至目前,白河县已将500多万元财政资金入股到经营主体,有效带动了20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产业扶贫结硕果

通讯员黄良明陈义波20余亩瓜蒌园沿平缓的梯田层层叠叠蜿蜒而上,网架上爬满瓜蒌青绿的藤蔓,大大小小的瓜蒌果实就像一盏盏灯...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