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巴山间“国土梦” ——白河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背后的故事

安康日报 2017-06-07 09:52 大字

[摘要]——白河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背后的故事

通讯员 阮郁 汪银春

2016年,白河县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在北京领奖的县长李全成第一时间拍下奖牌照片,用微信发给了白河的同事。

人间万事出艰辛。沉甸甸的奖牌,一面满是喜悦,另一面则饱含着代代白河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白河精神的有力见证。

传承一种精神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叫白河在发展中偷不得一丝懒。

这里,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地无百亩平,土无三寸厚”,是典型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

为解决民众温饱,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白河人民发扬愚公精神,历时20多个春秋,修筑23万亩石坎梯田,“三跑地”变成“金饭碗”,也锻造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赢得国家和省市的高度赞誉。

新时期,土地匮乏仍是制约白河发展的“瓶颈”,既要严守土地“红线”,又要满足发展用地,如何破题?

“不断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坚持修田造地不间断,自觉节约、主动集约,向整治要地、向空间要地、向管理要地。”白河给出这样的答案。

该县探索出土地“分区管控”模式,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与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深度融合之路。在县城,实施工业退城进园、产业空间置换,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古镇特色风貌;在县城周边,培育汉江经济带、两河工业园区和新兴产业,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呵护一江清水;在乡村,加大连片优质农田保护和修田造地力度,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和发展空间。

今年4月,冷水镇三院村的石坎梯田上,4000余亩牡丹盛开,成花的海洋,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冷水镇曾是全国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经验交流会参观点,如今这里的山路依旧蜿蜒成九曲连环,梯田依旧一坎连着一坎。“群众自发修田造地从未间断。”冷水镇党委书记宋达泽说:“山上土地流转建成生态园区,山下招商引进牡丹油、核桃油等加工企业,搬迁群众在安置小区享受优质的生活。”

天宝村也堪称白河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典范。为争取治沟造地项目,县上主要领导亲赴省市汇报争取,创业能人刘和兴累计投入1亿元,在山上流转整理土地7000余亩,在山下建起移民搬迁社区。如今,落后偏僻的天宝村已蜕变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和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

从分散到集约,从小生产到大合作,“三院实践”、“天宝模式”不仅是简单的土地改造,还将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此外,县上先后投资3300万元,实施土地开发项目9个,新增耕地300多公顷。作为全市土地条件最差的县之一,白河坚持修田造地,每年为安康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500多亩,为全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守住一条红线

在白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8.5万亩的“红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资源有限,节约无限。白河通过优化用地布局、落实占补平衡、(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白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告

附:有号牌车辆(110辆)陕GR1792陕GFB001陕GFB652陕GFB548陕GR1389陕GSW699陕GR8446新Q49621陕GFM312陕GR2958陕GR8055陕GF5680陕GFD071陕GF9980陕GF2549陕GR1271陕GF8482陕GF5965陕GF5758陕GR3595陕G...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