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山里两个娃的课堂

济南时报 2017-06-01 14:06 大字

西营镇罗伽小学全部6名学生排队准备放学 记者黄中明 摄在西营镇罗伽小学,一年级只有叶圣杰和邢佩冉两名学生,他们在教室内跟随叶兴才老师阅读课文。 记者黄中明 摄

在南部山区的上罗伽村,有一所“袖珍小学”,这里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而所有学生加起来只有6人,再加上3位老师,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学校。

老师说,这样分散在山里的“教学点”在西营镇共有6个,“学生虽少,但他们需要,为了年幼的学生,我们愿意坚守在学校里。”

6个学生+3位老师,堪称“一对一”教学

罗伽小学位于西营镇的山上,去年孩子们刚告别年代久远的破旧教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附近11个自然村一、二年级的孩子都要来这里上学。上罗伽和下罗伽村的孩子比较幸运,他们步行就能到学校,而一些距离学校较远的孩子,只能靠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步行到学校有时需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不过,孩子们说他们很喜欢学校,喜欢老师,所以即使路再远也不愿耽误上学。

从教34年的叶才兴和从教28年的赵桂英是学校的2名主要任课教师,还有负责部分课程的校长崔殿厚,这3个人就是学校的全部教职工。叶才兴老师今年已经58岁,两鬓微霜,他负责一年级2名学生的语文、数学及校本课程,赵桂英老师则负责二年级4名学生的语文、数学及校本课程。同时,叶老师还负责两个年级的音乐课,赵老师负责两个年级的体育课。

“孩子少,也能教得过来,堪比‘一对一\’教学。”赵桂英笑称,老师们熟悉每个孩子家里的情况。除了学习知识,孩子们生活中的不少事情也会和老师说。

在深山当老师这么多年会不会觉得有点“烦”?面对记者询问,赵桂英说,“说实话真没有,因为自己家也住在山上,喜欢这里,重要的是这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叶子兴说,教学的生活确实很平淡,但是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山路,这里的孩子。

5月31日的中午,离家近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由父母接回家吃饭,家远的女孩岚岚则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面包,这就是她的午饭。每当这个时候,赵桂英总会把岚岚喊到身边,把煮好的粥或者炒菜给她端一碗,让她吃上一点热乎饭。

半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儿童节最想父母陪

尽管罗伽小学的孩子们少,但学校老师一样给他们编排了节目过儿童节。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只有6个学生,但孩子们在排练节目时却非常认真。8岁的学生商可欣说,她特别希望表演好节目,六一儿童节那天爸爸妈妈能回来看她演出,但是她又叹了口气说:“妈妈忙,可能来不了了。”

上罗伽村的苹果特别出名,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前去购买,然而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尽管如此,这里每户家庭仅靠种苹果的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块钱。为了养家,学校有近一半孩子的父母进城打工,孩子们只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二年级学生巩思杞说,他六一儿童节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到爸爸妈妈。他说,爸爸妈妈在济南打工,每个月会回来一趟。他还说,最喜欢暑假,因为妈妈会在他过暑假的时候回来陪他,而且他也可以去看望爸爸妈妈。小学生赵凤宇说,她特别想去公园玩,可是不知道有什么公园,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小学生李鑫越说,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大明湖,而且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

●老师的坚守

只要有孩子上学,学校就不会消失

记者了解到,在西营镇的积米峪、藕池、秦口峪、罗伽、西岭角、降甘等村子里,都分散着像罗伽小学一样的学校,当地管这样的学校叫做“教学点”,正是这样的“教学点”,方便了当地入学的年幼的孩子们。

这些学校只收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当孩子们上三年级时,就要到镇上的西营中学去上学,每天会有校车接送。当地教育办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教学点”的存在,就是为了方便年幼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更需要照顾。

多数孩子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不少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些村庄在慢慢消失,这些大山深处的学校会不会也要消失?罗伽小学的老师说,只要有孩子需要上学,学校就不会“消失”。 (记者柴颖颖)

新闻推荐

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

作为一名1963年出生、党龄29年的乡镇老干部,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年华也奉献在农村。在脱贫攻坚战鼓擂响以来,我拒绝组织照顾我年龄偏大的好意,主动请缨,到白河县宋家镇地理位置最偏...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