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工匠精神”再造“新白河”

安康日报 2016-11-18 00:00 大字

(上接一版)

“修旧如旧”彰显“城镇特色”

“依山沟走势,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弯或直,或陡或缓,如蛇行,似天梯,蜿蜒延伸”,身临其境,“宁静悠长的街巷依山蜿蜒,溪涧内常年流水潺潺,栋栋房屋碧瓦飞甍、雕廊画栋,古色古香的木栅栏、朱红的方格窗、典雅精致的浮雕”,犹如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

桥儿沟街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尊重历史、传承文脉、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修旧如旧、保护文物、挖掘特色、完善设施”,核心是‘保护修复、修旧如旧\’。街区管理办公室曾立奎主任介绍了白河桥儿沟开发模式:“既保留了白河县‘秦楚边城\’山清水秀的生态原貌,又注重凸显新建改造空间轮廓明显,视线走廊通透等特色。”

近年来,白河城关街区围绕省上提出的“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突出特色、宜居富民”总体要求,重点抓“街区特色”和“街区形象”,作为参与文化旅游竞争的锐利武器,注重建设精细化、业态培育发展和历史文化的挖掘。始终把《白河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建设规划》确定的“T型、五段、六点、十八景”的空间格局和“秦楚边城、水色白河”定位作为总纲,对衷家大院、耿家大院、罗家大院、保善堂、福音堂等文化古迹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都多方论证,突出其古朴厚重、曲径通幽的文化特色,并选择有古建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传承街区的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以4A级景区申报创建为目标,将文化旅游元素充分融入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旅游企业策划包装景区,同时鼓励扶持个体经营户率先发展餐饮娱乐、酒吧茶肆等行业,以商贸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商贸、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发展。桥儿沟的历史渊源、风土民俗、趣闻轶事也充分融入到旅游规划的“五段、六点和十八景”中,重塑招幌飞舞、店铺林立的古昔“小汉口”繁华景象。

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系统规划、协调关系。街区办公室主任曾立奎主动提出专门抓桥儿沟街区建设,他说:“在退休之前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给当地老百姓做点实事。”正是这样的白河“工匠”,保障了桥儿沟街区特色的延续和传承。

“三项工程”创新“更接地气”

白河城关文化旅游街区成“T型”,总用地6.8公顷。“一横”是河街,屡遭汉江水患,成为历届白河县委县政府和老百姓的最大心病。2011年9月17日,时任省长的赵正永视察指导河街防汛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汉江防洪工程的重要指示。随后县城防洪保安工程、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河街片区棚户区综合改造三项工程相继获批,计划总投资30亿元,安置1.5万人。“一竖”是桥儿沟古街,以深入发掘和充分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和文化内涵为重点,打造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一横”和“一竖”需求不同、要求不同、标准不同,如何保证项目建设有序、建设标准的统一、项目资产与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市为指导、以县为主、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成打破尴尬的力量源泉。时任安康市政府副市长邹顺生赴省住建厅进行衔接,市级部门特别是市规划局多次携县上领导赴相关部门协调,最终达成一致,将河街作为白河城关街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的补充,提供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娱乐、居住、旅游接待等综合服务,建筑风格延续川陕传统建筑风貌,同步推进桥儿沟街区与河街“三项工程”建设。

“三项工程是白河县历史上最大的建设项目,不亚于再造一个新白河”。市发改、财政、规划、住建、文化、旅游部门帮扶包联抓,在专项资金、移民搬迁、汉江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两场建设项目建设给予倾斜支持。自2013年白河城关街区建设全面启动以来,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37个,累积完成投资3.60 亿元。随着一个个项目的交付使用,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逐渐完善,人居环境逐渐转好,带动了劳务输出劳动力的转移,更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吸引更多居民定居集镇。

各项建设稳步推进,生活在变、理念在变、面貌在变,勤劳质朴的白河人正在“一丝不苟”地勾画着一幅美丽古镇的壮美画卷。今日的白河城关街区迎来了真正的崛起。

新闻推荐

白河在南阳推介富硒春燕茶 现场签约14.5亿元

现场签约14.5亿元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