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民路”更加结实
本报讯(记者 周健 迁伟 文/图)近日,本刊热线不断接到群众投诉,称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村道塌方多年无人问津,去年年底引发的交通事故,至今汽车残骸还甩在沟里拉不出来。
据三院村村民周女士介绍,5个多月前的一个中午,经常运输水果、蔬菜上山贩卖的女司机,在返回的途中,连人带车从塌方处跌入山沟,所幸车子在距离山沟几十米处撞到一棵树,将女司机甩出车外而幸免于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坍塌的道路位于该村主干道通往现三组半山腰的支道上,一边靠着山体,一边则是山林和山沟,距离山沟底部约300余米,近一半的路基塌方,剩下的半边路由于泥土流失,开始变得越来越薄。掉进山沟的小货车被遗弃在山沟里。这条村道如今已是杂草丛生,只有车轮子压过的地方才能看出这是一条公路。
据了解,三院村村道是1998年,全村800余名村民自己投劳修成的。原计划三年修成,但热情高涨的村民一年就修通了。这条从山底蜿蜒到村庄的村道有7公里左右,为方便村民出行和促进该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村道的维护却也给村民增加了不小的负担。由于村道沿途大部分是陡峭山崖,每年夏季雨水充沛的时候,村道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或被淤泥堵塞,给村民出行和学生上学造成极大的不便。为确保村道畅通,该村经常组织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修复村道,直到2007年村道被硬化后这种情况才稍有好转。据悉,该村村民热心修路,打通“山门”的事迹在当地远近闻名。
“通往组上的这段路塌方至少有五六年了,但一直没人管。哪怕是让村民来维修,村干部也应该出面牵头组织。” 附近的村民老李说。村道是2007年进行水泥硬化的,当时村上只打算硬化到村委会处,离我们这(三组)还有五六里的路程。后来村上说还可以再硬化一段路程,但考虑到从村委会以上有多条分岔路,一条通向原二组,另一条算是主干道,连接原六组、七组、八组,还有一个原三组,村干部就说:“哪边的村民先把土路平整好,就给哪边硬化。”于是,我们这几个组的组长就召集村民争分夺秒的平整路基,然后就争取到了道路硬化,一直硬化到七组和八组分叉的地方。剩下没有硬化的一段土路,刚开始路面状况还很好,但随着来往车辆的增多,雨水的冲刷,路基就下滑塌方了。
村民老饶说,道路塌方后,车子就没法过了。有热心村民将路向里面的石壁挖进去了一些,一个车子能勉强通过。胆子大的、熟悉路的可以把车子开过来,但都提心吊胆生怕车子踩空了,大部分人则把车子放在路口走过来。如果不及时修护,塌方的地方泥土流空了,就真的过不去了,很可能再次造成更严重的事故。希望交通部门和政府能够重视起来,不要让悲剧重演。
随后,记者联系到该村周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塌方处属于通组道路,涉及8户50余人,由于资金欠缺,所以一直没有硬化。针对塌方一事,他表示村里已向县交通部门反映了,一直在等待交通部门的回复。
记者手记:通村公路是解决群众出行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十一五”期间,安康掀起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通村公路的高潮,短短四年,先后投资35个亿修通了一万多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借助惠民东风,安康市一些村组的村民在一些通村主干道的边边坎坎,自发地修通了一段又一段通组路,但因资金等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路都只是未经硬化加固的土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出现水毁、悬空等毁坏。本刊编辑部接到的投诉热线,类似这种一边修一边垮的村组道路还有很多。
群众积极地自发修路,表现出的是他们迫切致富的愿望,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群众修路也是为政府分忧解难。近年来,政府广泛听取民生民意,为民办实事,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边远山村的群众们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照”,比如政府协调一小部分资金对他们辛苦修通的村道、组道进行硬化加固等,使惠民路更加牢固结实。
新闻推荐
白河县麻虎镇兴坪村第一书记宋祖林2015年白河县委召开了全县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动员大会。经单位推荐,我有幸成为全县第一批32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在麻虎镇兴坪村开始了我的“第一书记”履职历...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