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盯住贫困户长远出路 ——白河县以贫困户为中心精准施策促攻坚

安康日报 2016-03-16 23:38 大字

[摘要]——白河县以贫困户为中心精准施策促攻坚

上世纪饥馑岁月里,白河动员全县人民治山创业,坚持二十余春秋修田造地不辍,在陕南土石山区率先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赢得全国山区扶贫现场会在白河召开。然而,囿于先天地理条件,仍有21092户59977人尚在贫困线上徘徊。如何彻底实现脱贫?

找准产业,让贫困户有“钱路”

邱令芳是茅坪镇大山村三组人,2012年8月,一场大火烧掉了他们一家四口在山上的祖屋,村上将他们安排在山下特困户安置房里。

有了住处,可没有钱路,村上给她想了脱贫的办法:养鸡。鸡苗、饲料、药品和防疫都先在合作社赊着,每只鸡合作社都有保底价,等卖到钱了再还账。

去年4月份,没花一分钱,邱令芳从村上合作社领回2000只脱温的鸡苗。到7月底,除去死掉的,1900余只商品鸡全部出售,合作社将扣除成本后的10495元现金交到邱令芳手中。

即将上市的第二批2000只商品鸡,预计将为她带来至少7000块钱的收入,半年时间,她净赚近两万,养鸡,让邱令芳在半年时间里就脱了贫。

同是大山村三组70岁的奚后桥,儿子因病过世,留下两位古稀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一家子全靠儿媳妇撑着。为帮这一家子走出困境,村上帮他们建了两个圈舍,赊给他们2000只鸡苗。前不久,鸡子出栏,还完账,老人领到6000多块钱,他逢人就说:“我们老两口要帮儿媳妇多养些鸡,让两个孙子少吃点苦。”

如今,大山村的养鸡产业已渐成气候,而这并非个例。麻虎镇兴坪村把养羊定为脱贫产业,带领贫困户“发羊财”;城关镇胜利村把种植业作为一号产业,带领贫困户“就地淘金”……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中,白河县聚焦群众诉求、对症下药,让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规划发展一批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目前,首批启动的30个***村,发展产业专业村20个,其中种植专业村7个,养殖专业村6个,加工专业村4个,林果专业村2个,旅游专业村1个。

龙头带动,让贫困户有依靠

产业有了,但不能让贫困户单打独斗,必须要让产业持续规模发展,让农户彻底增收脱贫。白河根据不同的市场建设主体,组织创建了以工商企业投资、返乡能人引领和村组干部带头等多形式的合作社,让合作社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轴心。

富秦绿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卡子镇仓房村投资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黄群华是仓房村二组的村民,儿子都在外务工,老两口忙不过来,土地都荒了。茶叶合作社成立后,原来的土地都种上了茶,老两口每年只负责管理、采摘,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

村上像黄群华一样带着土地入社的有100多户,他们将2800多亩山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茶园基地建设,入社会员负责茶园种植管护,待茶园投产后,合作社以市场价回收鲜茶,若低于市场价则按合同价回收。目前,全村贫困农户人均实现3亩茶,今年全村茶叶产业人均增收达到3000元。按照这种发展模式,卡子镇先后组建了3个茶叶合作社,带动建成了7个专业村,发展54户茶叶产业大户,全镇茶园面积达到1.6万亩。(下转四版)

通讯员阮郁 邱莉

新闻推荐

白河卡子镇推进“厚德卡子”建设 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