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转移输出,到发展本土特色产业 老区巾帼“家门口”创业助脱贫
“土族的盘绣十分漂亮,我把这个‘养在山中人未识’的古老手艺改进发扬,一举打进了国际市场。”在10月14日举行的“老区妇女巾帼建功 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全国扶贫日论坛平行论坛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素隆姑刺绣公司总经理苏晓莉分享了带领穷姐妹绣出致富梦的故事。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海拔高,物产少,群众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居多。松多藏族乡更是位置偏僻,仅有一条乡道与外界相连,村民靠天吃饭,有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在国家扶贫政策照顾下,有些藏民搬到了县城安置。但因为不识字,也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很多人家的生活并没有太大起色。
据了解,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技能,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途径狭窄。在劳务增收方面,许多人只是季节性地外出采棉、采枸杞,收入低、不稳定。2015年,苏晓莉成立了盘绣公司,让这一现象有了改观。公司刚成立时,乡里一个贫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就找到了她,问她“能不能接收一些贫困人口就业?”然而,村支书推荐的藏族老乡根本没有绣过东西,东国兰就是其中之一。
“当看到她家的困境时,我深感有责任让这样的姐妹过上好日子。”苏晓莉收下了没有任何基础的东国兰,从零开始一针一线地教。东国兰最早绣出的三四幅绣品,根本卖不出去。为了鼓励她,苏晓莉都按价收了下来。半个月后,东国兰交上来一幅非常漂亮的绣品。原来,她听说前几幅绣品根本就卖不掉,于是为了提高技术,她每天晚上在家都要练到深夜。如今,东国兰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开始逐步走上致富路。
产品越卖越好,公司越开越大,苏晓莉没有忘记乡亲们。她决定开设扶贫车间和基地,以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10个乡镇村设立了基地和扶贫车间。近5年来,公司培养了120位盘绣能人,带领他们脱了贫致了富。
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冒水村的党支部书记陈望慧,有一个美丽的雅号叫“玫瑰姐姐”。这源于她坚持多年的玫瑰扶贫路。
冒水村坐落在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下。村子海拔2700多米,田地大多在海拔3200多米,气候寒冷,山高坡陡。2010年,陈望慧当选村主任。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就成了她的“心事”。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加大了转移就业工作力度。2018年,阿坝州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其中,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4万人,实现增收1.3亿元。
但如何利用好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帮助群众在家门就业,实现就地脱贫?由于产业基础落后,这一问题仍困扰着老区发展。
冒水村山上野猪很多,经常糟蹋庄稼。偶然间,陈望慧发现野猪“怕”玫瑰,玫瑰如果能变成钱的话,那么能不能把种“粮食”改成种“玫瑰”呢?
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考察和“取经”,陈望慧对玫瑰有了更深的认识,坚定了种植玫瑰的决心。2013年,她买回了花苗,免费发放给村民,不过当年玫瑰成活率很低。2014年,遇到玫瑰市场惨淡,陈望慧以高于市场40%的价格回收玫瑰花。村民逐渐看到了希望,她顺势成立了合作社,和村民签合同,收购价格依照每年市场定价,并给予高于传统农作物3倍的保底价。
2016年,陈望慧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她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帮助大家种好玫瑰上。这一年玫瑰大丰收,收购完玫瑰后,她凑了130万元继续以高于市场40%的价格付给乡亲们。“我就是想让村民们认识到种植玫瑰的价值,更加用心地种出高品质的玫瑰。”陈望慧至今记得,当村民们拿到钱后,个个喜笑颜开,都说“种玫瑰真好!”
陈望慧还探索实施了让村民收益更稳定的经营模式:公司负责玫瑰加工及销售;合作社负责培育、发放花苗,负责技术培训和收购鲜花;村民则只负责种植、管理、采摘。“村民多劳多得,通过自己劳动,得到了收获,找到了自信,既脱了贫又长了志。”陈望慧介绍说,如今,全县玫瑰面积12560亩,覆盖12个乡镇38个村,其中贫困村30个,带动贫困户1100多户、残疾人家庭400多户。
“玫瑰姐姐,你最高兴最自豪的是什么?”陈望慧回答道:“那就是给乡亲们发放玫瑰收购款、看着他们脸上幸褔的微笑。我的心和他们一样,都有说不出的快活!”
现在,在阿坝州,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外出打工积累了技术和经验后,开始返乡创业,越来越多和玫瑰产业一样的特色产业在老区土地上生根发芽。去年,阿坝全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累计达6719人、累计吸纳就业1.78万人,其中当年新增农民工创业人数721人、新吸纳就业2847人。
新闻推荐
9月4日,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苹果基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苹果
9月4日,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苹果基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苹果。该苹果基地面积27.4亩,预计今年苹果收入70余万元...
小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小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