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山上的﹃德勒布﹄

华西都市报 2017-06-19 06:13 大字
□阿贵

旅途中,许多临时起意邂逅到的风景,说不定会在你的记忆之河汹涌好一阵儿。

前不久,我和几个摄友自驾来到阿坝小金县,原拟经木坡乡北去卓克基,途经登春村时,看到密密麻麻的藏族居民手拿小彩旗,结伴攀爬。一问,他们是去一个叫葛尔格的高山草甸参加“嗯德呐”嘉绒藏族民俗文化盛会,当中,让无数人期盼的“德勒布”刀枪舞,将铿锵登场。

作为驴友,我平时对景区的歌舞表演无甚兴趣,但听到德勒布时,心头一动。这些年,我在关注藏地兵事史时久闻它的大名,现在有机会去看看,兴许能从中咂摸出点原汁原味呢。

临时合计,调头上山。

这是一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夏季盛会,它带着松软的泥土气息和坚硬的雪峰质地,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辽阔草甸奢华铺展。所有演员全都来自木坡乡八个村的嘉绒藏族居民。鼓乐声中,锅庄、藏戏、三句半、弦子弹唱生动而俏皮地演绎出犁地、下种、收割、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牧羊、酿青稞酒、打酥油茶等日常劳作情景。

德勒布一出场,就受到所有人的欢呼。德勒布,又名出征舞。舞台上,十多名高大的舞者身披短披肩,脚蹬高腰藏靴,背弓箭,挂短刀,戴护环,或瞄准射击,或张弓搭箭。

此时在我眼里,“德勒布”早已不是一场民族舞蹈,它渐渐帮我复活出一段历史。远方,绿色草坪上嫣红的高山杜鹃,也倏然幻化成古代嘉绒男人保家卫国、血战疆场的殷红鲜血。心头阵阵感慨。

德勒布,来源于嘉绒藏地一段著名的悲壮史实:十八世纪中叶,巴勒布(今尼泊尔)的廓尔喀族入侵中国后藏,他们掠牲畜,杀藏民,焚房屋,这引起嘉绒藏民的众怒。清廷战令甫到,这些刚烈格萨尔王的后代,迅速组织起一支3000多人的远征军南下抗击入侵者,一如百年后金川名将阿木穰率600名藏军远赴宁波抗击八国联军一样。嘉绒男人英勇善战,吃苦耐劳,又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总是被调遣到战事最激烈、环境最苦寒的地方去鏖战。一年后,嘉绒人终于把廓尔喀族人驱逐出境,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班师的旌旗在风中羸弱飘动,战马的悲鸣带着啼血的无力。德勒布,就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史诗性舞蹈。

雪山逶迤,清溪萦回。一如炮火中千疮百孔的战旗,德勒布三百多年来历经兴衰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德勒布终于重出江湖,舞风日臻厚重。难怪这次在葛尔格草甸一出场,就受到众人欢呼。

当年,释放了复仇之火的嘉绒男人重返家园,他们站在五彩经幡下,祈求山神、土地神庇佑全体寨民,使土地免于遭受冰雹旱涝等灾害,保佑庄稼的成熟丰收。年复一年,春耕秋收,嘉绒人终于又重新过上吉祥和美的日子。此刻,我注意到,德勒布舞蹈的尾声,刚才还是剽悍、英武的勇士,顷刻间文静如闺房绣娘,随着神杖哒哒的摇动,舞步也随着悠扬的鼓乐而变得轻快,投入到“四人小场子”队列,他们对和平家园的赞美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风过草动,迅速传递到周围观众的心田里……

离开葛尔格草甸已近傍晚,一轮淡黄色圆月在青黛色雪峰之上慢慢升起。从雪山吹来的劲风伴合着金川河的涛声,扑打着我的车窗。我想,德勒布何止是一种舞蹈,对嘉绒藏族同胞和所有关注这个伟大民族前世今生的人来说,它俨然是一把丈量历史的尺子,既镌刻着悲壮的往事,也标注着激越的未来……

新闻推荐

让孩子们学得更多走得更远——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小金中学高级教师张琦

人物名片张琦,1961年7月生,阿坝州小金县小金中学高级教师。近四十来,他一直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树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2012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评为“...

小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小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