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布扎戏 戴面具 斗魔王
朱玉霞/撰文 孙静文/摄影
【弘扬传统文化】
在小金县汗牛乡大哇村,一直都保存着跳布扎戏的传统,每到一年一度的四姑娘山传统朝山会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村民们都要穿着独具特色的舞蹈戏服跳布扎戏,据说这一舞蹈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
传说中魔王故事惊心动魄
第一次接触布扎戏,是在去年10月底“镜头里的小金”摄影大赛第一次采风的时候。那时木壳壳梁子上已经开始积雪,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从小金县出发,走丹巴进汗牛乡。但由于这条路正在修水电站,我们早上6点出发,下午3点才到。由于堵车,汗牛乡大哇村上的人们已经等候多时,到达以后,我们很快便顺利采访到了这一梦寐以求的布扎戏。
汗牛乡位于小金县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延,邛崃山脉中段。由于海拔较高,交通条件有限,导致信息相对闭塞,人们几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条件,给汗牛乡的歌舞及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大哇村大哇寺里,苯教和格鲁教在这一庙宇中分开并存、和谐共处,使得跳布扎戏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后来经当地政府的努力组织和村民们的极力配合,布扎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保护,并成为阿坝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整个汗牛乡的文化更增了光彩。
在布扎戏里,一直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据说从前有一魔王非常残暴,杀人不眨眼,每个月都要吃掉一个孩子,要不然就大开杀戒。当时老百姓被迫轮流给魔王献上自己的孩子,场面十分凄惨,百姓怨声载道,无可奈何。后来轮到一位穷人家不到10岁的小孩被送去进供,临行前一天晚上,母亲用自己的乳汁给其做了一个“糌粑”,叮嘱在被吃之前也吃一顿好的。后来孩子进宫见到魔王后,魔王要其给他捉虱子,小孩边给魔王捉虱子,边吃母亲给他做的“糌粑”,并在魔王头上发现有个角。魔王好奇孩子所吃的东西很香,就要了一半吃起来,吃完后对孩子说,你的母亲这么爱你,我也算是吃过她乳汁制成的“糌粑”了,我就不吃你,但是我头上有角的事情你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我还是会吃掉你。就这样魔王放了小孩。
小孩生还后,为缓解誓言闷在肚子里发慌,经高人指点,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每天对着洞喊“魔王头上有角!魔王头上有角!”叫了一段时间,洞内就长出了一棵竹子,孩子用竹子做成笛,并吹出了“鲁都鲁都”的声音,正好是藏语“牛角牛角”的意思,魔王生角的秘密因此而暴露。魔王的舅子是位得道喇嘛,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了魔王的弱点,为拯救人类,他在王宫门前演布扎戏,吸引魔王出宫,并将其杀死。后因躲避魔王部下的追杀,喇嘛历经艰辛,逃到了原来自己修行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喇嘛,每年都会跳布扎戏。
每年正月十五,大哇寺都要举行“祈愿大法会”,人们在这里齐聚着跳布扎戏,场面甚为热闹壮观。据当地老人回忆,在以前跳完一台布扎戏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如今一部完整的布扎戏也至少需要跳3个多小时。
108个动作 4个章节
其实,对于布扎戏的完整欣赏,还不是第一次进入汗牛乡大哇村时,而是在今年端午节的四姑娘山民间传统朝山会上,在整个节日中总共表演了两场,让人看得心满意足。为了能够顺利采访和拍摄,我与摄影师提前一天从成都出发至四姑娘山镇驻扎。当时第一场是在四姑娘山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这天跳布扎戏的规模远远大于之前在大哇村跳时的规模。工作人员在接待中心的坝子里用石灰画了一朵巨大的莲花,形象而逼真,用来作为本次舞蹈的区域。舞蹈开始以前,汗牛乡的唐乡长将表演所需要的道具一一摆放在会场,供所有的观赏者了解,直到所有需要演出的人员全部准备到位。乐曲演奏者的莽筒开始吹起高亢宽厚的声音。
据现场演绎,一台完整的布扎戏,大概需要50人进行表演,主要分为乐曲演奏人员和表演人员两个部分组成。乐曲人员大概需要10人,主要以莽筒、钹、鼓、铙、海螺、撒拉子即唢呐等为主要乐器,奏响出来的音乐声明朗、节奏跌宕、先慢后快、其中铙和鼓的敲击者控制整个演出的节奏和快慢,使得舞蹈从一开始到结束都在循序渐进中发展和呈现,一派气势恢宏。
整个表演的人员大概需要40人,分为迦南和尚、护法人员、藏兵、灵猴等多个角色。在莽筒吹响以后手持刀枪的演员单独出场,舞枪弄刀,鸣枪开场。这些演员都身着统一的演出服饰,一个个精神抖擞,舞步苍劲有力,让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精神上,很快就被整个故事情节吸引而去。
据说布扎戏的整个表演过程有108个动作,有的动作舒缓,有的动作奔放,通常一小节的表演,演员都是大汗淋漓。表演动作与传统的舞蹈动作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动作都代表特殊的藏传佛教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的布扎戏已经区别于以前的布扎戏,已经将源于清朝乾隆时期,嘉绒藏区藏兵支援前线抗击尼泊尔入侵西藏的刀枪舞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人员也由以前的僧人发展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参与,为布扎戏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布扎戏表演总共分为四个章节。开场后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得凯拉喔,即迦南和尚在身穿黄色上衣、白色裤子的四个小鬼的护送下出场,察看天下是否安宁,等其坐定后,四个小鬼开始表演。等跳完回到 迦南和尚身边,接着第二章开始上演,即藏语所说的“阿巴拉哦“。7个头戴动物面具的演员出场,以复杂多变的表演吸引魔王出宫。整个章节分为几个小组,在音乐中轮流上场,帽子上五颜六色如经幡般的飘带是他们最主要的道具,上场的七个人动作一致,飘带随着跳跃的动作跟着飞舞起来,显得神秘而夸张。维护秩序的铁棒王不定时出来巡视一两次,而一只不是主角又很抢风头的灵猴在队伍中肆无忌惮地穿梭,惹得观众哄堂大笑。我在现场深受其害,不仅被他戏弄,头发也被抓得凌乱不堪。但是那种快乐是无人能及的。嘴上说着讨厌的猴子,脸却笑得如绽放到不能再继续绽放的花儿。
在朝山会的第二天,布扎戏又在四姑娘山朝山坪上演绎了一次。只是第二天的场面更为壮观,面对着四姑娘山,人们在神山下面虔诚起舞,带着最真诚的祈祷与祝福。不同的环境,造就着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内心触动,让众多游客更加了解了这一精彩的非遗文化演绎。
猴子的玩笑、戏弄代表祝福
后来,当我们再次来到大哇村时,恰好被安排在大哇村的杨村长家里,当我们再次聊起布扎戏时,才了解到那只让人又讨厌又开心的猴子在布扎戏里有着无法比拟的地位,其在整个表演里,不仅是作为与观众互动的角色,也是十二生肖里的动物之一,而在人类的起源中,也有着猿猴进化论的说法,它在整个布扎戏中象征着天与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若在现场表演时,你受到了猴子的玩笑戏弄,请不要生气或者不解,因为当地的老人们说这是代表着至高的虔诚祝福。
再次来到大哇村的第二天,我们沿着村子上了木壳壳梁子,村里的杨会计在梁子深处的山巅上情不自禁为我们跳起了没有任何装扮的布扎戏,那种面对神山虔诚起舞的场面,让人感动震撼,难忘至今。
新闻推荐
今年1月,小金县在森林资源保护中整合天然林场管护人员和森林公安资源,建立起一支新型林区警务管理服务队,加大对林业执法检查力度,夯实林区防控基础,建立以来全县涉林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5%。①结斯乡...
小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小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