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让他跨越生与死的距离

阿坝日报 2015-06-01 14:22 大字

■记者 周严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平坦的路就在他们面前,而他们却不能平稳地迈出第一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脑瘫儿童。当其他儿童都在欢度自己的节日之时,有这么一群孩子却饱受病痛的折磨。

第66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进州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近距离与孩子们接触,他们中有些已经治疗10多年,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些因为坚持不了,中途放弃了,又重新治疗。每一个脑瘫儿童家庭,都有一个承载着沉甸甸的爱和责任的故事。

这些孩子当中,有一个孩子的故事尤其动人,今年11岁的川川(化名)因出生时缺氧,患有脑瘫。为了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川川的父母四处求医问药。父亲尤显江从川川出生开始,一个人承担起了家里生活的重担,母亲滕彩虹抛下家里一切事情,10多年如一日陪着他一同成长。

他们先后到成都求医数十次,路程相加约5万公里

2003年12月,在小金县抚边乡的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幼小的生命诞生,母亲滕彩虹兴奋不已。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晴天霹雳,因出生时缺氧造成小脑发育不良,经检查,医生认定川川是脑瘫患儿。

坚持?还是放弃?医生建议立即开展康复训练。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滕彩虹夫妇走上了为川川康复治疗的求医之路。

川川5个月大时,在州人民医院做了脑脊膜膨出手术,滕彩虹说,当时看到孩子那么小就要受到如此的折磨,真的希望这样的病情能由自己来代孩子承担。

不久后,滕彩虹听朋友介绍说,省内某知名医院在治疗脑瘫方面疗效好,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滕彩虹与尤显江带着仅8个月大的川川去做了检查,这次检查让他们几乎绝望,“医生当时告诉我们,你们的娃娃花再多钱也医不好,叫我们放弃治疗,回家让孩子吃好穿好。”滕彩虹说。

“这样孩子不就成了植物人?”夫妻二人心有不甘,后来又带孩子去了省内的很多大医院,有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康复,并推荐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经历了多次挫折的滕彩虹夫妇,半信半疑地将川川送到了成都市儿童医院。

2004年9月3日,滕彩虹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是川川康复训练的第一天。当医生给川川扎针灸时,她的眼角早已满是泪水。数分钟的时间里,不断传来川川撕裂的哭喊声,就像有人一下接一下地在捶打她的胸口。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每天数百元的药费和训练费,对于这对靠挖虫草、捡菌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月收入不足千元的夫妇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半年时间里,家里原有的几万元积蓄就已花尽,尤显江只能向亲友借钱。为了省钱,他们家的电视机也成了摆设。

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和饮食上的差异,让滕彩虹和川川的身体有些支撑不住。征得医生同意后,他们回家了。但滕彩虹按照医生的吩咐,天天煎中药给儿子洗药浴、做按摩、搞训练等。

而尤显江则到处打听治疗的消息。一听说哪里的医生好就去哪儿医……此后几年时间里,夫妻俩带着孩子经常奔波于就医的路上,“仅每年去成都就有好几趟,花了不少钱,还背负着十多万元的债。”滕彩虹说。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川川的康复之路已经走了约5万公里。

他们自创多种训练器材,供儿子训练

来到州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之前,川川已经进行了7年的康复训练,不懈的坚持,换来了病情好转的希望。

据滕彩虹介绍,为了矫正儿子的走姿,夫妻俩曾经亲手设计制作了一双“木头鞋”。这双鞋前端脚底木头被削薄,穿上时,着力点集中在脚后跟上。鞋底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再用钻头在木板上打孔,装上布条,穿鞋时可以固定脚的位置。这是他们为川川做的第一个训练器材。

而现在,他们的家中随处可见各种训练工具。为了训练川川顺利进出屋子,尤显江特地用木板拼成2个5格台阶,高度和房间外的台阶一样。“按照川川的训练进度,我们做了不同的器材,有助行器、双杆、平行板、圆筒等,现在像刚开始时做的3厘米左右高用于抬腿训练的木块,已经用不上了。”尤显江说。

“这些年,我不停地看书,像生理学、运动机能、发育神经学等,希望从书里能找到更多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滕彩虹说。在滕彩虹居住的地方记者看到,床边那几本康复训练书已经磨损,书页边缘起毛十分明显。

不懈地付出终换得回报。2012年5月,川川已经能摇摇晃晃地独站30秒。

来到州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这里先进的康复设备,专业的康复老师,让滕彩虹对川川的康复更加充满信心,对他的要求也更加高了,每天除了老师安排的训练课程外,还抽出时间给他加练。而川川训练的热情也很高,“每次看到他训练的有些累了想让他休息一下,他都不同意,对我说:‘妈妈,我要走路\’”。说到这里,滕彩虹眼圈湿润了。

付出终于换来回报:2013年9月,奇迹出现了,川川在家长的陪同下,已经可以独立行走2分钟左右。

这个奇迹还在延续,2014年8月,在无需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川川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且行走较之前稳定,不易摔倒,平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可自己独立上下较矮的阶梯。

如今,川川自己可以较平稳地行走,可以借助楼梯扶手从一楼爬上五楼。川川“要走路”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他们辅导川川自学,希望他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早在家治疗时,除了康复训练外,滕彩虹就会给川川上课。川川发音不清楚,滕彩虹只能不断地示范嘴型,让他重复练习。川川记忆力差,一道简单的数学运算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她就用高粱杆锯成“小棒”,“1+2=?”,滕彩虹会这样给孩子引导:“‘1’就是先拿出一根\‘小棒’,\‘2’就是再拿出两根\‘小棒’,现在你数数有几根\‘小棒’”,滕彩虹总是不厌其烦。每一次,当川川回答答案是“3”时,滕彩虹总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川川的学习欲望特别强烈,从不放弃。在川川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作业本堆成了“小山”,翻开本子,上面全是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拼音、常用汉字,据滕彩虹介绍,她每天要用三个小时专门训练孩子的识字与运算能力。如今,孩子能自如运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近一百个汉字,平时最爱写“爸爸、妈妈、爱、谢谢”这几个词。

“我们已经给他联系了学校,打算从今年九月份新学期开学就送他到学校去读书,让他多学点生存的本事,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尤显江说。

“川川是老天给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份礼物。他对梦想有自己的追求,我们一定要支持。我很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管是春夏秋冬,我们一家人在晚饭后的黄昏,一同散步、聊天。”滕彩虹笑着说。

◆采访手记

无悔的付出,彰显父母之爱的伟大!

面对病痛,川川一家人乐观积极。看着川川认真学习的背影,滕彩虹坚定地说:“我们奢求不多,但不能没有他,只要他健康地生活,就已经足够了。”我想,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爱他。

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在这个家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11年如一日,执着地相守在川川身边,书写着一段平凡而伟大的真情故事,这种平凡就在于“不舍细流方成江海”的毅力与坚持。

这无私的爱,像甘露洒落在心田,悄无声息,滋润着川川成长。又是这不懈的坚持,像茫茫大海里的明灯,照亮了川川的人生航向,指引着他前行。

未来道路上,川川一定会更加顺利。

新闻推荐

四姑娘山民间传统朝山会在小金县长坪沟口四姑娘山管理局游人中心拉开帷幕

6月18日,四姑娘山民间传统朝山会在小金县长坪沟口四姑娘山管理局游人中心拉开帷幕。咂酒开坛仪式、嘉绒锅庄表演、民族服饰展示、编制刺绣民间工艺、独特的嘉绒珍馐美馔……让四海游客大饱眼福,活...

小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小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