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楼房 ——小金县棚户区改造圆森工人员安居梦

阿坝日报 2015-03-10 14:30 大字

■史可 余玲 记者 文田

勤勉一生,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日益成为每个人的梦想。 在小金县,地址没变,房屋却有大变化。低矮破旧的木板房、红砖房,屋里阴暗、潮湿、狭窄,白天也得开灯,下雨还得拿盆接屋顶漏水……这样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幢幢新房高耸入云,现代化电梯公寓,24小时保安值守已经成为现实。

2014年,小金县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顺应国家大好政策形势下,举全县之力打好棚改战役。这一举措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棚户区一线林业职工和涉林人员住房和生活条件。

“新居梦就快实现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林区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小金县林业局为改善职工住宿条件,修建了替代简易工棚的“干打垒”(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和木板房,睡通铺、通风漏雨等问题也算基本解决。近年来,随着小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几十年风雨,这些“干打垒”与木板房渐渐与小金县城发展显得极不协调。为了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年久失修的危房维修改造势在必行。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布局也老套,面积小,上卫生间和居住都不方便。现在好了,烂房换楼房,还是电梯公寓,真是没想到!张宁一边激动地介绍着,一边热心地带我们去参观了她未来的新房子。

2011年,在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规划中的小金县林业局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和配套商业用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该局没了平房,林场没了泥草房,工程主体项目基本完成。现如今,屹立在我们眼前的是藏式风情的12层电梯公寓,100平米左右完善的住房配套设施,水电、宽带已陆续畅通……几代森工人员的安居梦终于得以实现,190户涉林人员即将告别棚户区,告别50多年的蜗居,住进现代化新楼房,圆了林区百姓安居之梦。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小金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棚户区商业配套设施建成完善后,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企业可获得200多万的租赁收入和商业资产。只有让群众因棚户区改造而住得放心、舒心、安心,群众才会为棚户区改造拍手叫好,为他们的幸福未来拍手叫好。

“原地建楼重获家的温暖”

其实,最让大家满意的是地段还在原地。

时下新居的环境、质量和过去低矮木板房、红砖房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棚户区改造所在的江西路口,是小金县城区中心的“黄金地段”。出门不到5分钟就有菜市场、大超市,20分钟内,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都能走到。棚改之初,小金县就明确了这一点:原址回迁,将最好的地段留给棚户区居民。

拿着曾经的旧照,退休职工席先知的儿子席小洪告诉记者:“多年的心愿眼瞅着就要实现了,我们全家都盼着能尽早搬进楼房。”出门就有市场、超市,还有蔬菜直销店,干什么都很便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如果叫我们搬走还真是舍不得,能够住进这原址新建的80平方米的新房里,而且四周配套有污水管线、照明、绿化、交通信号等,我们打心里高兴啊!这个家才是真正扎紧了根。”朴实的交谈中,让记者真切地体会到,这不仅是席小洪的心里话,更是林区几百户居民的心声。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小金县林业局不断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集中打造城市商业新区和步行街,提升小金县城城市化水平,并积极探索“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路子,高标准定位替代产业,将棚改的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规划高度融合,建成了9575平方米集地下停车场、商务酒店和商铺的商贸新区。

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始终是“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的源动力。棚户区的改造,改变了大多数林业职工和涉林人员祖孙三代拥挤在狭小的“干打垒”与木板房内,居住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压力大的局面,切实解决了林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近年来,小金县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出发点,从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好事顺着民心办,实事围着发展干,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实施,真正让小金县群众得到了实惠,圆了棚户区居民多年的安居梦。

新闻推荐

小金全面加快清洁能源建设

本报讯(魏元玲李庆峰)今年,县以规范开发为抓手,全面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强力推进8座拟建电站前期工作。力争王家寨、登春电站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核准程序,达到开工条件;门子沟一级、二级和抚边美诺、...

小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小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