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山峡谷筑就幸福致富路

阿坝日报 2014-12-01 14:39 大字

编者按: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山峡谷褶皱带,邛崃山系把小金全域切割成了无数条大小不等的山沟,这些山沟让小金群众出门见山,阻隔重重,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难题。小金县把2014年确定为“农村道路建设攻坚年”,对全县89条通村路、400余条通组路进行加宽硬化。在建设中,全县8万2千干部群众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中,奋战在高山峡谷间,不到一年时间,全县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水泥路,通组连户路全部硬化,村组道路建设达到安保设施4个100%的目标,小金群众不仅享受到了道路通畅带来的实惠,安全出行也有了保障。

■国霞  明健  余玲

“真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还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以后出门方便了,蔬菜也运得出去了,感谢县委、县政府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看着经过自家门口新建成的水泥路,小金县抚边乡墨龙村村民柯安元深有感触地赞叹道。

路通到家门口

生活更方便了

小金县抚边乡墨龙村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老百姓都居住在半山或高半山。自古以来,出行难、运输难是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以前我们要是想到抚边街上去买点生活用品,走路快的需要2个多小时,来回就要四五个小时,早上出去,下午才能回来,这样就要耽搁一天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上一次街就要等很久才去,太远了,路又陡,不安全。”柯安元说起以前该村的交通状况,直摇头。

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尤其是建好全村的通村公路一直是世代墨龙人的夙愿和梦想。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交通条件的改善势在必行。

“我们这个路是在1997年左右开始修的。当时县委、县政府提倡以工代赈,补助一些钱。当地老百姓积极投工投劳,村组干部带头,全村有480多个劳动力,我们按照每个人200尺来算,以抓阄的形式分到每家,就这样毛路修通了。虽然毛路修好了,但是高半山经常下雨,一遇到下雨天,车就无法通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积极向上面反映情况。2010年,9.98公里的村道得到了硬化,随后道路建设项目又投入了400万元进行了更好的建设。路修好了,我们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该村村支部书记匡圣明向我们讲诉着道路修建的过程。

当我们走进柯安元家,崭新的家具、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整齐摆放,柯大叔一家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墨龙村在没实施通村公路前,老百姓运送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通村公路项目实施后,如今,宽阔、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的门前。因为交通的改善,如今,该村不仅家家户户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就连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防护栏安装到位

安全隐患没有了

在建设通村公路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老百姓,让老百姓成为建设主体,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激情。“老百姓认为自古以来修桥铺路是好事,更何况这条路是惠及我们大家的,所以积极性很高,都踊跃投入修路工作中。道路修通了,安全护栏安上了,大家心里高兴极了!”该村村支部书记匡圣明说。

通村公路建设让老百姓切实受益,但建好后的硬化路却增加了车辆雨雪天气出行的安全风险,群众期盼解决安全隐患的呼声极高。在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墨龙村通村硬化路实施挡防工程项目得到了落实。

通村硬化路挡防工程启动后,村“两委”多方征求意见,在危险路段采用浆砌片石修建连续防撞墙,确保坚实、牢固、耐用。连续防撞墙高1米,底厚0.8米,顶厚0.6米,梯形构造使防撞墙更加牢固,既能保障防撞墙的坚实度,也能保证防撞墙建成后有足够的视野空间,确保驾驶员安全行车,并在危险路段安放一些自然石块,上面书写醒目的警示标语。

工程建成容易,管好、用好难。在我们采访的当天,就赶上了墨龙村每年全村例行养护工作。因为前一天晚上降雨量较大,整个路段塌方处较多,一路上都能看见山上滚落的石块,为了保证大家的出行安全,一大早老百姓们都来到指定地点,清理塌方体。

为加强后期管理,墨龙村按照“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原则进行工程的养护管理,以确保建设成果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在道路养护中,墨龙村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担负起养护难度大的路段的养护工作,群众也积极响应,户户参与,分担了其余路段的养护工作,切实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保证群众出行安全。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起来了

种植反季节蔬菜对于墨龙村来说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但是,道路制约着经济,多年来,墨龙村资源优势受交通等条件滞后的制约,难以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原来路没修好之前,我们就靠挖点药、放点牛来维持家庭开支,种植莴笋这样的反季节蔬菜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因为一亩莴笋基本上就是几千斤,背到乡上,一个人打个来回一次连一百斤都背不到。这样背下去,不仅要背上好几天,蔬菜受损也大,可能连成本都拿不回来。”柯大叔说道。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时下路通了,老百姓的出行问题解决了,该村“两委”班子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何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又有了打算。

“路修好了,我们老百姓就可以种植中药材、莴笋。莴笋成熟季节,买主就可以直接到地里来收,价格好的时候能卖到一块多一斤,相比以前可是翻了很多倍。今年,我们全村的莴笋收入可能有六七十万元。种得多的可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劳动力节约了,经济上去了,曾经羡慕别人的我们也梦想成真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匡圣明的一番话代表着全体村民的心声。

在小金,墨龙村只是通村公路建设让老百姓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从肩挑背驮到车辆运输,从全身都是泥到脚不染尘,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化给高半山群众的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县的党员干部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关心、最迫切需求的交通问题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把党的关怀化作了各族人民群众心中的温暖,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彰显了正能量。全县实施的通村公路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全县高半山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对于他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增收致富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小金“修的是路、树的是碑、连的是心、通的是富”。

新闻推荐

阿坝州12户企业列为2014年度省“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本报讯(实习记者赵明瑞记者周严国)近日,记者从州经信委获悉,为加快发展阿坝州特色小微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企业申报、省经信委评定,阿坝州12户企业被列入2014年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

小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小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