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伴的折翼天使 ——记小金县特教学校学生张晓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而那些残障的孩子,只是被折断了翅膀......
■喻林斌 沈良勤 吴冰凌
主人公档案:张晓莉,女,出生于1993年10月,家住小金县抚边乡营门村二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00年,张晓丽就读于抚边乡小学一年级,从小就患上了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的她,一直不愿意放弃学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在2004年她不得不辍学。在漫长的居家时间里,晓莉从未放弃就医和重返校园的执着。为了治病,父母家财散尽,张晓莉也在求医和求学的道路上艰难蹒跚了整整10年……2014年3月,她来到特教学校就读,再次迎来了人生中求学道路上的又一个春天!
在小金县沃日乡特殊教育学校有38名折翼天使,他们来自小金的各个村寨,有着听力、视力、智力等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一些常人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难题。在这一群折翼天使中,唯一坐在轮椅上的张晓莉,在行动上更是不便,但是她坚毅的性格、对知识的渴望,让书籍成为了助她自由飞翔的翅膀。
初次见到晓莉,是在5月16日“助残日”的活动现场。她依照自身实际遭遇,写的一篇名为《与书为伴》的散文让在座的爱心人士内心深感震撼。经过她的同意,记者在特教学校牟校长那里了解了更多晓莉的信息。
1993年10月,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个可爱的女孩降临到抚边乡营门村二组,但从来到世界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女孩坎坷的命运,这个小女孩就是张晓莉。出生才几个月,晓莉的父母就发现她的背上有一个豌豆大小的疙瘩,从此开始了晓莉漫长的求医之路。三岁时,父母带晓莉到省医院去检查,专家诊断后告知,手术费用估计要花十来万,让家人准备好手术费,在六、七岁时前去做手术。面对这个天文数字般的手术费,尽管多方筹借,直到晓莉七岁时,他的父母依然未能凑齐这昂贵的手术费,最终只能忍痛放弃了手术。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晓莉的爸爸、妈妈四处借钱给她交了学费,买了书包、学习用具,晓莉顺利入学了。花头绳扎着两只小小的羊角辫,穿着新布鞋,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的样子显示出晓莉内心的兴奋。但厄运在三年后再次降临,侧弯的脊椎越来越弯,不断影响到晓莉的正常行走,身体容易失去平衡,总爱摔倒。有一次走得太急,身体一下又失去了重心,整个人从十级的阶梯滚了下去,全身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头上、膝盖和手都蹭出了血。父母深深自责:“女儿,是我们没有本事,没有那么多钱去给你做手术,是我们对不起你......”看着日夜为她操劳的父母,晓莉沉默了。
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病情加重,晓莉已经完全不能走路了,每天上学的时候,弟弟帮着背书包,爷爷背她上学;在学校,同学背着上厕所,到操场晒太阳,到树下乘凉;放学了,老师同学轮流背着晓莉回家。日复一日,晓莉不忍心看着关心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吃苦受累,不忍心看着年迈的爷爷冒着寒冬酷暑背她上学,不忍心看着弟弟幼小的身躯每天背着两个沉甸甸的书包,她含着眼泪,拒绝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挽留,辍学了。
辍学后,一个人在家的日子就多了,农村一年四季都在忙,家人也没时间陪晓莉,爷爷用木板钉了一个简易的小书桌,也就是从那年夏天起,注定了晓莉孤单的日子都要与书为伴了。
没有了学习的小伙伴,晓莉深感被孤单紧紧包围。远处学校上课的铃声不时刺痛她柔弱的神经,呆呆望着远处的校园一角,回想起老师同学的竭力劝导,想起自己当初的“痛快”抉择,所有的委屈、后悔、孤单和恐惧都只有压在心底。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没有了!同学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没有了!晓莉迷茫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只好把以前学过的课本又翻了出来,学着自己给自己安排作业。每天一遍一遍地朗读那些课文,一遍一遍地计算着那些数学题,然后让弟弟、妹妹带到学校,请老师批改。看到那些熟悉的笔迹和数字,晓莉仿佛又置身于以前学校里快乐的时光,她的内心隐隐坚定着一个信念:坚持学习、永不言弃!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书籍成为了晓莉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
小书桌与几本读得发白甚至掉页的书籍已渐渐不能满足晓莉求知的欲望,此刻的她比任何人、任何时刻都渴望知识、渴望在书海徜徉。晓莉开始想方设法找书,老师也帮她在学校图书室借书,慢慢地,她接触了许多新的知识,一个人沉浸在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独特甜美里。偶然的一次,她收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这本书早有耳闻的晓莉,心里充满好奇。随着故事的发展,当读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健康的人到双腿瘫痪、双目失明,晓莉顿觉感同身受,她的心被灼热地刺痛了。“我要重返校园”,这是她离开校园十年后,内心深处唯一的想法。
经过多方查找,在乡党委的帮助下,2014年,晓莉来到沃日特教学校就读。刚到学校那天,各种纠结,各种担心困扰着晓莉,上下楼梯、吃饭、睡觉、上厕所,咋办?当她坐着轮椅在楼梯口徘徊时,几个听障同学,用手语交流一下,大家一起将她抬上了二楼;晚自习下课后,听障同学张静将她抱到了床上,在整理得十分整洁的床铺上,晓莉睡得很踏实;早上起来,已经有同学帮她准备好洗漱工具。一件件小事让她倍感幸福,也找到了自我,学会了自尊、自爱。在老师、同学、家人的帮助、鼓励下,晓莉重拾起信心,开始全新的生活,尽其所能地做事,如饥似渴地读书。并学会了做鞋垫、绣十字绣,她还跟着妈妈学做布鞋,想着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藏家姑娘。
“我不是一个喜欢感慨世俗的人,更不是一个算计人生的人。但是,所有的一切,上天冥冥中仿佛就有了安排……注定,我以后的日子都将与书为伴”。这是晓莉演讲时最后的感言。
从行动自如到寸步难行,每天只能坐着完成自己想做之事,这其间的心理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这一切的背后也不是我们常说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惊人毅力”等一连串褒义词所能囊括全部含义的。展读晓莉的《与书为伴》,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颗滚烫炽热的心灵,品读的是一掬清泉般流淌的思绪,她渴望知识、渴望被爱同时也爱别人;她不惧清贫、顽强自立、追求梦想,通过自己的执着追求,获得了真实而平凡的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明华珍)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今年,小金县完成了全县134个行政村的农村书屋建设。据悉,小金县文体广新局结合农村现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
小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小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