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田园增收曲 ——小金县崇德乡产业结构调整侧记
■沈良勤 杨学品
一条条宽阔的通村路闪着银光,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走进小金县崇德乡,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不知名的鸟儿引吭高歌,迎面而来的是春日的暖风和阵阵花香,好一幅春日山水画。
崇德乡位于小金县县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海拔2700米,总人口2862人,辖区内居住着藏、汉、回民族。辖海坪、崇德、策耳脚、猛固4个村委会。
蜜蜂箱里抱回了“金娃娃”
走进中蜂养殖户熊国富的家,一幢两层楼房在阳光下静静矗立。院子里,杏花、桃花开得层层叠叠,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在花朵间飞进飞出,耕耘着新希望。据熊国富介绍,他去年卖了160箱蜂种,割蜂蜜1800余斤,按照市面上35元一斤计算,仅蜂蜜便收入6万余元,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养殖中蜂300箱,大概蜂蜜有2000余斤,蜂蜜收入8万元左右。目前,崇德乡像熊国富这样上规模的中蜂养殖户有2户,小型养殖户有30余户,去年,全乡养殖户共产蜂蜜2.4吨,户均增收5419.3元,有效带动了全乡群众收入增长。
“目前还没有进入蜜蜂采花的黄金季节,等到五月,我就不再做其他的农活了,专心伺候我这群‘金疙瘩\’。”熊国富说。没有养蜂之前,他们一家就靠种植庄稼和打临工来维持生计,经济上十分困难。通过中蜂养殖,他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崇德乡中蜂养殖已成规模,技术成熟,唯一欠缺的便是销售渠道,这也正是困扰崇德乡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下一步,我们打算申办国家QS质量认证,将我们的蜂蜜产品投放到各大、中型超市,扩大我们的销售渠道。”该县赞拉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经办人刘大军告诉笔者。
据县畜牧局技术人员介绍,阿坝中蜂以采集各类野山花、刺蔷薇、三颗针等中药材花粉为主,具有投入少、见效快,蜂王个体大,群势、采蜜、抗病能力强,易管理,对劳动力要求不高的特点,酿成的蜂蜜以含糖量高、酶值高而居于蜂产品前茅,属于生态型绿色蜂蜜,养蜂户生产的蜂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科学养蜂能力,4月1日,养蜂专家到我们这开展阿坝中蜂养殖技术现场培训活动,现场为我们讲解了中蜂标准化活框蜂箱使用及过箱技术、中蜂育种技术与方法、常见病的防治及提高蜂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等科学养殖技术技巧,解决我们在养蜂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我们增产增收传经送宝。”熊国富介绍说。
秋淡季蔬菜变成“香饽饽”
谢恩兵的菜地里,一排排地膜闪着银光,绿油油的莴笋整齐排列。看见我们到来,忙碌的谢恩兵停下了手中的活,与我们攀谈起来。他说,以前出门打工挣钱,活儿好的话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不好的话只有1万元。“去年开始种菜,种了4亩地,用传统种植方法进行耕种,只种了一季,就收入了3万多元。”今年,尝到了甜头的谢恩兵扩大了种植规模,除去已经流转给葡萄酒公司的2亩地和流转给德润生猪养殖场的地以外,剩下的5亩地全部都种上了莴笋、花菜等菜类作物,预计收入在6万元左右。
精明的谢恩兵还用养猪场的肥料用来种菜,既不会污染环境,种的菜还不用化肥,真正做到了循环利用。用去年卖蔬菜的钱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打算把自己地里出产的蔬菜运到县城,实行自产自销。“因为我的蔬菜不用化肥,品质、口感都特别好。今年的蔬菜还没成熟,就已经被县上几家餐厅预订完了,收购价格比市场上还高。”谢恩兵脸上绽放着笑容。“要是今年收入好,就在自家地里建设大棚,那收入肯定还会增加。”
“今年我们利用信用联社联系帮扶崇德乡的契机,以农户小额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确定6户人家开始建设种植大棚蔬菜,带动农户增收。高半山小组种植羌活等中药材,现在已形成种植规模。”崇德乡海坪村村委会主任郅忠明说着今年的打算。
近年来,崇德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采取“政府引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围绕“党建促农建,党建促发展”,从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等为突破口,根据各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阿坝中蜂养殖,规模已达年出蜂蜜2.4吨斤,增收16.8万元;发展秋淡季蔬菜种植和高半山中药材种植,着力提升村民人均收入。
“我乡是全县种养殖业重点发展乡镇,有丰富的种、养殖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面临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思想观念落后、技术环节粗糙等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引进先进技术,直面群众所需所困,才能真正引领全乡群众致富增收”。崇德乡负责人介绍说。
新闻推荐
■记者杨刚郭子琦李宏翔春日的暖阳下,成片的核桃林成为了小金县大锁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地里,处在“幼年”阶段的核桃树苗正茁壮成长,等待2、3年后“回报”辛勤劳作的主人;核桃树苗旁,村民...
小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小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