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卓越再出发 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建校20周年主题朝会上的讲话党委书记、校长罗爽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罗爽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日月更迭,春秋代序。2021年11月8日,也就是今天,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喜迎20周年庆典。二十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二十载深耕广耘,春华秋实。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学校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又一重大契机,承载着实校人的光荣与梦想。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和3万余名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全校教职工、同学们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岁月如歌,薪火相承。2001年,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建立,按公办民助机制运行。2010年,学校高中全面回归公办,校名为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小学、初中民办,即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遂宁高级实验学校派出领导、教师全面支持外国语学校,开启了公办名校办民校的实践与探索。2004年,北校区建成,学校形成“一校两区”格局。2004年,学校成功创建遂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学校成功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学校师生逾万人。老百姓习惯称遂宁高级实验学校与外国语学校为“大实验”。
学校20年校史,是党政重教史。学校因遂宁经开区而生,因遂宁经开区而兴。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历来有重教兴区的传统。历任书记、主任均对遂宁高级实验学校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年来,仅学校两个校区的建设及办学条件的两次大改善,经开区就投入资金两亿元以上。他们对学校的要求与指示,更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国重省重不如自重”(罗仁树语),“要敢于在全省争一流,比高下”(向莉语)。
学校20年校史,是专家引领史。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杨成模校长是市内资深校长。他不畏艰难,开基创业;竭忠尽智,成功更改校名、举办高中。李太荣校长是一位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他酷爱学习,特别能吃苦,要求特别严,极富开拓精神。他提出了招生的“四千”精神,积极推动并建成了北校区。刘兴明校长是全省知名教育专家、市人民政府原正县级总督学、原市教育局副局长。他全面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系统阐释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他对学校的理论贡献、品位提升、健康发展影响深远。2007年10月以来,我坚守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为师生成长服务的初心,集班子之智慧,谦虚、善学、善思、敢为,实现了清华、北大的突破,成功创建了省二级示范高中。应特定背景,提出了“真教育”理念。我与罗光友书记默契合作12年,成为业界美谈、佳话与示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年来,40余位全国知名教授、校长、专家受邀来校讲学。魏书生、陶继新、郑日昌、钱志亮、查有梁、李松林、曾军良、李镇西、赵桂霞等教育大家,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突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校坚持派教师参加高端培训、学习,坚持毕业年级教师集体外出取经、提升,坚持与名校战略对话与合作。20年来,我校教师几乎涉足了全国所有教育发达省市,尤其是川渝知名中小学。
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先后建立,“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程”的持续推进,加速了学校名师辈出,专家频现。
学校20年校史,是师生奋斗史。建校初期,为了“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全校教师发扬“四千”精神招生。为了质量提升,站稳脚跟,老师们白+黑坐班,满负荷、超负荷工作。老师们视校如家,再累也不苦,再累也幸福。
这些优良传统延续至今。杨成彬老师身患重病,却一直战斗在三尺讲台。张涛、杨君利等带病工作,一再推延手术时间。杨霞、杨芮等产假在家,仍然坚持为校分忧解愁。谢小芹、刘春霞、周涛等刚休完产假,就挑起班主任重担或担负起超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岳志、吴国权、段建英等临近退休,依然战斗在教育一线。彭中纯、谭能凤、周红、熊小艳、康玲等退而不休,继续为校增光添彩。陈海荣、邓政、何荣松、彭全忠等,均有副校长兼任班主任及双班高考、中考教学任务,甚至担任年级蹲点领导的经历。谢发玉教官等虽无正式编制,却与学校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为有牺牲多斗志,敢叫学校换新天”。他们是学校奋斗者的缩影,是最美实校人。他们,为学校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口碑。
师生同心,师生同行,师生共奋斗,师生同成长!
学校20年校史,是爱心传递史。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23万余元。遂宁慈善日,师生捐款5~10万元/年。
企业心系教育,坚持爱心助学。2008年至今,联恺照明集团(鼎吉光电)向学校捐赠4万元/年,总金额达48万元。2009~2020年,余味轩餐饮集团向学校捐赠2万元/年,总金额达22万元。2008~2009年,松涛公司无偿向学校捐赠了价值72万元的实物(教师办公室空调及校本部18棵香樟树)。
爱心传递,升华了师生对学校的爱。面对极个别学校15~60万元/年的高薪诱惑,学校领导、教师不为所动。面对极个别学校传销式的招生,历届小六、初三学子坚决拒之,坚定为母校添砖加瓦,增光添彩。高2004级的首届校友,在学校建校20周年之际,向学校捐赠了日晷仪一台及价值1万元的银杏树,以示祝贺。“一朝实校人,终身实校魂”,体现何其充分!
学校20年校史,是学校辉煌史。党建思政,引领航向。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在市、区影响巨大。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学校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主要领导为我校授牌。
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学校坚持育人至上,“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教育绝不能办成“世界杯”,而要办成“奥运会”,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各得其所,各美其美。面对高考、中考的压力与重负,全体教师坚持“带着镣铐也要跳出优美的舞蹈”,重分数,但不唯分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积极阳光。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04年,学校首届高考一鸣惊人。学校重本率、本科率均居全市前三位,李红菊、廖俊宇均上清华北大线。2012年,学校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跃居市城区第一位。近五年,学校本科及重本上线人数均在1000人、300人左右,位居全市前列。20年来,学校数千名同学考入“双一流”大学;43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交等全国顶级名校;数十名同学跻身美洲、澳洲、亚洲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友杨文浩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斩获银牌,实现中国该赛项奖牌零突破,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类似优秀校友,不甚枚举。历年中考,学校80~90%的学生均能考入普通高中,55~60%的学生能进入本校高中学习。全区前300位、400位、600位,我校分别占98%、96%、92%以上。小学素质教育成果一直居遂宁经开区前列。
群英荟萃,科研强校。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首届新时代卓越校长1人,省教书育人名师2人,“遂州英才千人计划”2人次,正高级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市、区优秀教师232人,高级教师112人,一级教师178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4个。十多个科研课题成功结题,其中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2个。近十个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开题在研。学校教师参加各级赛课或技能大赛,斩获国家级奖7人次,省级奖60余人次,市级奖300余人次。
艺术体育,成果喜人。艺术节目《八月十五》、《梨园小花》分别参演央视少儿春晚和省少儿春晚,其中《八月十五》获全国银奖。感恩教育录像节目《继母的账本》荣获全国二等奖。《亚咪的花腰带》荣获市特等奖。市级联赛,初中女篮,初、高中女足多次夺冠,初中女篮、女足均蝉联四连冠。学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学校、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等殊荣。
盛世新征程,向卓越再出发。学校20年校史,是党政重教史、专家引领史、师生奋斗史、爱心传递史、学校辉煌史!是历届实校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历史!更是全体实校人永远引以为傲的历史!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今天,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实现学校未来的卓越,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为此,我提以下四点倡议。
一、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为蓝图,坚持“超越十特色”,高位突破,誉满川渝。
二、全力以赴,尽快成功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未雨绸缪,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外国语学校新一轮体制改革和高中综合改革。
四、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双减”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高在学生的身心健康、眼界开阔与优异学业齐头并进。“双减”,本质是减量不减质,减量要增效。
在“双减”政策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坚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知行合一,因材施教。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全力以赴,争做卓越学生、卓越教师、卓越校长,再次成就我们卓越的大实验!
让我们携手并肩,负重自强,向卓越再出发!
2021年11月8日
新闻推荐
本报社委会、编委会成员兰增干: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24年。当年做记者靠的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做编辑必须得有定...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