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卷毛哥”
■罗军
“卷毛哥”是以前的邻居赵兄的绰号。九十年代初,我住在门诊三楼单间宿舍区时是邻居。当时电视里正在播放连续剧《虾球传》,剧中的“卷毛哥”正直善良,颇像赵兄的为人,于是,我们就给他送了这个雅号“卷毛哥”。
“卷毛哥”生于1962年,比我大三岁多。我刚到医院时,就听人讲起过他。而我真正与他接触则是在1986年的春节。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医院为丰富职工的节日生活,特意给每个职工发了10元钱的餐券,在职工食堂就餐。当时的工资收入都不高,物价也比较低,所以10元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七八样菜呢。
那天中午一下班,我就兴高采烈地拿着大碗小碗一路小跑到食堂,打算买几份菜带回去。走到林荫道时,见食堂外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食堂里四五个炊事员忙得满头大汗。我老老实实的排在后面。快轮到我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前面突然一阵躁动,结果原本排得好好的队伍乱作一团,大家一窝蜂似的往前面挤。我个子瘦小,挤又挤不进去,只好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正在厨房里的“卷毛哥”见我一直站在后面,立马走出来对我说,你这么老实根本买不到。说着,把我的碗拿了过去,一会儿便将几份菜端了出来递给我……就这样,我与“卷毛哥”第一次打交道,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1年下半年我结婚,单位在门诊大楼三楼宿舍区给我分了一个单间,正好与“卷毛哥”为邻。从此,我们两家好得就像一家人,他们做什么好吃的总要给我们端一碗,我们有啥稀奇的也不忘给他们送一些。
“卷毛哥”不但为人豪爽,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卷毛哥”曾经是我们单位的炊事员,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也干过清洁工、保卫工作。尽管干的都是些“被人看不起”的工作,但他一样干得尽心尽力。当清洁工的时候,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一个人将门诊大楼打扫得一干二净。有一次拖地“卷毛哥”不慎把腰扭伤了,医生让他卧床休息几天,但他每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一手按着腰,一手拿着拖把拖地。
汶川大地震发生那天,本来休息又患重感冒的“卷毛哥”一路小跑赶到医院,一到医院,就帮着抬病人,搬器械,搭帐篷,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双手都打起了血泡。后来,医院评选抗震救灾工作先进个人时,科室一致推选了他。时至今日,医院领导还时常提起他。
最让我佩服的是“卷毛哥”的厨艺。他从小就拜县里几大名厨为师,后来在单位从事炊事员工作20多年,红案、白案样样精通。当年我们住在门诊三楼时,他就经常做些好吃的让大家品尝。1998年4月中旬,我搬进了新购的中知楼。“五一”那天,同事们前来庆贺,于是我专门邀请“卷毛哥”来主厨。那天早上六点多,他就开始忙碌起来,一个人整整忙了一上午,做了三桌菜,什么凉菜、炒菜、烧菜、炖菜应有尽有,同事们边吃边称赞“卷毛哥”厨艺高超。
几年前,卷毛哥离开了医院,到乌鲁木齐从事他的老本行——厨师工作。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的手足之情却丝毫没有改变,每天早上7点彼此准时微信祝福,嘘寒问暖。逢年过节,“卷毛哥”只要一回到四川,我们兄弟俩就要小聚一番。
新闻推荐
记者节 2020年11月8日 平时我们都在讲“别人”今天讲一下“自己”
记者节,阳光报社表彰名记者、编辑记者范启彬摄11月8日是记者节,阳光报社举办庆祝第21个记者节暨优秀记者、优秀编辑表彰会...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