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收网收网”全球卫星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意味着,不管高山、大海、沙漠,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通过北斗三号的通信定位系统定位到。它由此也成为全球继GPS、格洛纳斯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到2020年完成全球卫星导航星座部署,中国卫星历时二十余年共发射了55颗卫星,最终完成了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全球定位系统的竞争之战是否要打响?卫星通信作为“新基建”的内容,未来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北斗参与全球定位系统竞争
提到定位系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GPS,最不想听到的就是“GPS信号弱”。GPS之所以目前被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的技术比较成熟,早在1994年的时候就实现了98%以上的全球覆盖率。
从国家战略上讲,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甚至是基础设施中的支撑和基础。如果用国外关键技术,采购国外核心产品,一旦被断货,系统就无法长期稳定运行下去。通信、电网、金融等行业,都需要导航卫星的精准定位和授时功能。对于国防安全来说,很多武器装备的制导、导航都离不开卫星。
另外从商业价值上来讲,目前被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确认的供应商有4家,分别是美国GP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从气象预报、交通运输到救灾减灾和电力调度,乃至测绘地理信息和应急搜救等领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北斗将参与到全球定位系统服务市场的竞争中。
相比之下,中国的北斗系统虽然起步较晚,但具有独创的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在获取位置信息外更有独有的功能设置。另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际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功能,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服务。
北斗服务悄然走进国人生活
北斗定位系统的建成想必会让不少国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它的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介绍,对于普通个人用户,并不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选择使用北斗服务,北斗服务已经通过芯片内置到我们的手机、汽车等设备中。
据介绍,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70%已经内置北斗芯片,或北斗、GPS双模芯片。双模芯片可以同时使用GPS和北斗系统,这种使用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同时使用北斗和GPS卫星,芯片会自动挑选目前可以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可能是来自北斗卫星和GPS卫星的组合,通过4颗以上卫星,就能计算出当前的位置。
但在国内拥有广大用户的苹果手机目前不支持双导航定位系统,默认支持GPS服务。另外,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里,北斗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一些内置北斗芯片的终端设备就可以实现。
据了解,中美曾签署一份名为《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的文件,成立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签署与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这意味着,普通用户在不太增加成本或者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使用“北斗”和GPS两个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轨道资源争夺拉开序幕
对于北斗的全球市场,用户仍会从技术成熟度、服务精准度、价格合理度等维度选择服务商。目前,北斗已向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代表着我国卫星技术发展的重大进程,但卫星导航在技术上依然有软肋需要克服,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尚被人类的想象力所限制。我们知道,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必争的宝贵资源。而全球正处于人造卫星密集发射前夕。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总共约6万颗卫星,一场围绕卫星轨道的资源战争正悄然拉开序幕。其中,美国低轨通信卫星布局拔头筹。到2029年,美国企业将合计完成46100颗卫星的发射工作。
中国低轨通信卫星发展布局呈现快速追赶态势,截至目前,中国星座计划中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卫星项目已达10个,项目规划总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900颗。根据预估,我国卫星互联网年产值将有望于2028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不久的未来,我们生活的地球外面将会是一层由密密麻麻的卫星组成的庞大网络,这其中有国家部署的通信卫星,也有商用卫星。不可置疑的是,关于太空资源的抢夺战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中。
■深度
加速应用,北斗这些本事全球“独一份”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北斗在26年后的今天,终于完成了全球组网并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星座。这也意味着,中国不仅会逐步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也有希望对GPS的全球统治地位发起挑战。
更激动人心的是,北斗全球组网之后,会成为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可以把能力输送给各行各业。从“建设北斗”到“应用北斗”,是一个全新的征程。虽然与GPS已经形成的庞大产业生态相比,北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摆在面前:一个已然千亿级别、未来有可能达到万亿规模的产业正在等待爆发。
中国服务
实际上,遥远星空中的北斗要比想象中离你我的生活更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曾透露,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智能手机接入了北斗服务,这一比例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再比如,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青桔单车早在2019年就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车型。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曾表示,北斗在共享单车的应用,营造的创新模式,让北斗走进大众。实际上,北斗导航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北斗系统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而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这使得北斗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此外,北斗还具备GPS没有的一项技术突破,即特有的短报文功能。据介绍,短报文,与我们日常短信的形式相似,在各种救援中可以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汶川地震救灾时,在所有高度依赖光纤和基站的通信手段都因基础设施大面积损坏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就是北斗一代设备发出了来自震区的第一条消息。
中国精度
“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意味着它从一个区域型服务的系统变成全球范围提供服务的系统,服务广泛性发生本质改变后,过去产业集成北斗服务的最大顾虑和障碍没有了,因此,可以让全产业链受益,尤其是芯片和终端产业。”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8月,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据介绍,千寻位置负责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已完成了近2600座基准站建设和组网工作,包括专线铺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整网系统全部使用国产设备,核心技术、芯片、算法全部自主可控。陈金培表示,简单来说,千寻位置就是提供了一个“增强版的北斗”,通过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北斗地基增强站,接收天上的北斗卫星定位信号,实时计算卫星定位误差,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高精度定位服务,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
6月23日,在北斗完成全球组网的同时,千寻位置也对外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覆盖国内大部分安卓手机,这项服务将耗时30秒以上的初始定位时间缩短至3秒。”由此,千寻位置成为继苹果、谷歌、诺基亚之后,全球第四家掌握这项技术的公司。
来自千寻位置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首个支持北斗卫星系统的加速辅助定位服务“千寻立见”的总用户数突破5亿,总服务次数超过5500亿次,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日服务次数超过12亿,服务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75%的用户来自中国本土。这意味着每4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个用了北斗加速辅助定位。综合新华社、《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新闻推荐
四川锐佳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原定于2020年6月24日10时,在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楼产权交易大厅(汶川县威州镇东街246号)对...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