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区防疫 每天跑“断”只为筑牢腿敲痛手“防疫堡垒”

德阳晚报 2020-04-03 10:28 大字

在防疫工作中,社区是防疫的基层力量,也是基层堡垒,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在这场战“疫”中,千千万万的社区基层工作者汇聚成一股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德阳各个县、市、区,社区基层人员的防疫工作随处可见,他们要进入每个小区做好防疫宣传、挨家挨户敲门排查外地返德人员、上街劝导戴口罩……事情繁多、复杂、细致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德阳市区,乐安社区居委会下辖17个小区,12000余户人,是城区人口最多的社区,属于典型的复合型社区,汶川特大地震东汽厂整体搬迁居民、农转非居民、商住小区居民……这都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面对疫情,乐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每天到各个小区贴通告,每个单元楼贴防疫资料,挨家挨户敲门排查登记外来返德人员。

一名小区业委会人员曾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记录,自己与社区网格人员一起挨家挨户登门了解情况时,一下午爬几百层楼,一天下来要跑“断”腿,敲痛手。“其实社区工作人员的困难和委屈也有许多,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除了有体力还要有极好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高。”他说,防疫工作之初,经常遇到劝说不戴口罩之人反被骂的情况,遇到固执的老年人还要耗费更多地精力去耐心解释。

在什邡就出现了社区人员“硬核”劝戴口罩的一幕。当时,方亭街道回龙街社区50岁的工作人员林勇“硬核”防疫宣传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他拿着扩音器紧跟着一名红衣大妈,不停地劝说:“防控疫情,大家共同参与。今天你要是到处串门,明天可能就是肺炎上门。”他说,为了让疫情防控在群众中“入心入脑”,社区还专门成立了宣传小分队,每天去“扫街”。

在社区所有的防疫工作中,“三无”小区的疫情防控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疼”的,这几乎是对社区创新防疫工作的一项“考验”。全市各地的社区都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势必要让“三无”小区也筑起一道“安全墙”。

在德阳经开区旌东街道沂河社区沂河3组城中村,四通八达入口多,租房人员也多,人口流动频繁,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地形特点,成为疫情防控区域的重中之重。沂河社区对这个城中村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兴萍带领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入户,为城中村住户发放出入卡,采取“凭卡出入”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这样一个庞大体系的管理,仅凭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是无法实现的,社区还发动了党员、居民组长、村民志愿者等等,加入到其中,群策群力,为这个四通八达的城中村筑起一道“安全墙”。

为了做好“三无”小区的防疫工作,广汉市雒城街道三北社区还开创了“4级+N级联动机制”的管理新模式,4级即:社区干部-片区长-网格员-楼栋长,N级即: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及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体。给小区“打围建门”,实行“一户一卡”封闭式管理,并且每日巡查,轮流值班,严防死守。

新闻推荐

“十倍反赠”上热搜,“中国式感恩”何以让人动容?

在全球抗疫的焦灼时刻,中国投桃报李的故事,成为阴霾中令人感怀的佳话。最近,“十倍回赠”的故事冲上微博热搜——一个多月前...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