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死后能捐的都捐掉 把至真心愿变成承诺淮南一对老人签下遗体捐献书作为对社会最后的回报

淮河早报 2019-08-22 08:59 大字

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感谢你们和那么多志愿者一直关心帮助我们全家,我们没有其他能力回报大家,只想以身后捐献遗体,把最后能用的都捐掉,来表达我们的心意。”8月16日傍晚,67岁的冉玉华在淮南市红十字会为自己和71岁的老伴时孝芬共同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时,眼含热泪道出心声。

冉玉华是市红十字会长期帮助的贫困爱心女孩时贤的奶奶,爸爸妈妈在时贤出生不久离异了,时贤自幼患慢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要长期治疗,冉玉华和老伴均没有固定收入,儿子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给孩子看病,冉大妈和老伴撑起抚养时贤的重担。为了给孩子治疗,常常是东借西凑,艰难地熬过一天又一天。后来有了低保,祖孙3人全靠低保勉强维持生活。

尽管如此,善良厚道的老两口总是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知恩图报,不怕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时贤在爷爷奶奶潜移默化的引导下特别懂事、富有爱心。从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起,从来舍不得为自己买点零食的她,和奶奶一起想方设法把积攒许久的压岁钱、零花钱、甚至刚领到的低保费、牙缝里挤出的生活费拿出来捐赠灾区和其他困难家庭的孩子,且从不愿留下姓名,这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工作人员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时家,了解到了其家庭情况。从此,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成了时家的常客,经常带着志愿者前来帮扶,给时贤过生日,帮助她治疗,送书、送粮、送衣、送捐款,带时贤逛公园、书店,还安排志愿者与时贤结对子,从学习、心理和精神上予以帮助和温暖。今年时贤刚刚完成中考,因中考前她一直住院治疗,耽误了不少课程,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又在商量如何助她放下包袱、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多年来,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冉玉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除了和孙女一如既往地做公益,老人还向红十字会提出打算和老伴捐献遗体的事。工作人员考虑到时贤年龄还小、现在正是安心读书的时候,怕孩子知道了对其会有影响,便没有表态。

8月16日傍晚,冉玉华来到了红十字会,一边商量时贤开学读书的问题,一边再次诚恳要求立即办理捐献遗体的手续。当工作人员再次叮嘱她要先征求儿子和孙女时贤的意见时,冉大妈笑着说:“儿子早就同意,今天来孙女也知道,孩子和我们一样,觉得没有其他能力回报社会,最后把自己捐献给国家多好啊!”最后,并不识几个字的冉大妈郑重地在自愿捐献书上签了名。“我心里舒畅了,一件心事办掉了。”大妈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新闻推荐

从欲望叙事到灵魂叙事 ■ 刘振

汶川地震发生11年之后,作家阿来推出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作品没有停留于纪实性的事件和符号化的创伤,而是通...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