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顺:携手乡亲致富奔康

淄博日报 2019-07-29 00:43 大字

□本报记者王黎明通讯员唐文魁

拆迁改造,村民住上了花园式小楼;发展企业,乡村走上了致富大道。如今的瓦村村,修了硬化路,通了自来水,装上了路灯,完成了旧村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把一个过去的小穷村发展成“村美、民富、人和”的富裕村的,就是淄川区罗村镇瓦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继顺。

当过兵、立过功的罗继顺1985年复员回到家乡,1992年3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第二年5月又接任村党组织书记,是当时罗村镇最年轻的村“当家人”。在全村人热切的希冀中,罗继顺和村“两委”一班人挑起了带领村民致富奔康的重担。

上任伊始,为了尽快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状况,罗继顺很快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开拓进取,壮大集体经济。1993年至1998年,在他的带领下,瓦村村一不靠外援,二不靠财政拨款,以自身的原始积累,连续上马了化工厂、瓦厂,壮大了安装队,筹建了物资站等村办企业,并且兼并了濒临倒闭的鲁峰建材有限公司,使瓦村村企业由单一的煤炭建材,变成了化工、耐火材料、建筑、纸业、机械加工等多种行业和产业的经济实体,五年时间成为全镇名列前茅的先进村。

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村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村里兴修水利,先后打深井、修水渠,并配套高扬程水泵,无偿为村民提供灌溉服务。村民种地由村里统一发放良种、统一机耕机播,费用归村委负担。村里还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60元生活补贴,中秋节、春节期间,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这是村民之前从未享受过的福利。

改善民生,在罗继顺的心里还在运筹着一个更大的工程,那就是旧村改造。这是直接关系到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面临着头绪繁多、量大面广的困难,边拆边建、临时安置、资金垫付等难题接踵而来。罗继顺亲自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1998年,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陆续住上了二层小楼。在建设村民住宅楼的同时,瓦村村还整治了村南、村北两条河道,硬化村中、村外道路55000平方米。2008年又筹资1200万元,新建高层住宅楼,有效解决了村里年轻人结婚分户需求。

关心疾苦,帮扶群众,也始终挂在罗继顺的心里。2008年汶川地震他一次性捐款11000元。2017年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支付了“银铃安康”保险……罗继顺的工作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1993年至今,他连年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年年被推选为镇党代会代表,并当选三届区党代会代表;2008年他荣获区、市慈善之星称号,2009年被评选为市优秀退伍军人,瓦村村党总支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总支。

面对未来,罗继顺信心满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了我巨大信心,我还要继续努力,让瓦村村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历史学者段渝做客名人大讲堂穿越“谜”雾讲“大禹” 走近“被怀疑最深”的古史

历史学者段渝做客名人大讲堂历史学者段渝对“大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可谓千古流...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