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段渝做客名人大讲堂穿越“谜”雾讲“大禹” 走近“被怀疑最深”的古史
历史学者段渝做客名人大讲堂 历史学者段渝对“大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可谓千古流芳,家喻户晓。然而,除此之外,大家关于大禹这个著名人物的了解,就显得非常有限,甚至“谜”雾重重。大禹到底只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确有其人,大禹出生在哪里?在当下,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大禹精神?
7月22日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渝,亮相四川省图书馆,做客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带领大家一起,穿越重重迷雾,走近“大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在整个演讲中,段渝引经据典,从多个方面回应了大禹的存在之谜、出生之谜、治水之谜等。
大禹实存
他是人王而不是天神
在典籍中,对大禹的赞美很多。比如《诗经》写:“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但也有人指出,史书上记载中的大禹,总是伴有着传说与神话色彩。正因如此,在学术界一直不缺少争议:大禹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只是一个神话人物。比如,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著名学者顾颉刚为领头羊的疑古辨伪派,就曾提出“大禹是神不是人”的观点,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王国维、郭沫若在当时则提出与顾颉刚不同的观点:在春秋时代一般人之信念中,确承认商之前有夏,而禹为夏之先祖。段渝说,从那时直到今天,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中,讨论最多、争议最大、被怀疑最深的古史人物,当推大禹。
通过对《帝王世纪》《孟子》《新语·术事篇》《华阳国志》等古代典籍的详细分析,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演,段渝认为,可以表明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王,而不是一个具有神性的天神。大禹这个形象,总摆脱不了神话色彩,段渝分析原因在于,当时一些政治人物的“自我神化”的需要,出现了“神化大禹”的浪潮。从西周中期这个分水岭开始,大禹开始了被神化的历程。而且,根据诸子百家记载,虽然关于大禹的认识不同,但是从文本上可以判断出,他们都默认大禹是真实的人物存在。
禹源在川
确定具体地点
还需进一步考古资料
除了实际存在与否,大禹的出生问题,历来也是备受讨论的一个谜语。通过典籍分析,段渝认同“禹源在川”“禹出西羌”“禹生石纽”的观点。那么,石纽究竟在哪里呢?历史文献关于石纽的所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或说在今汶川,或说在今茂县,或说在今北川,总之不出岷江上游和沱江上游地区,即在今天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绵阳市境内。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说“术禹石纽、汶川之会”,是说大禹曾在石纽和汶川举行过盟会。段渝说,大禹具体出生在哪里,目前还不能确定,“相信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能够最终证实这个问题。”
泽被后世
开创国家文明
创始民本思想
除了大禹最广为流传的治水功绩,在段渝看来,“大禹的功绩还不仅仅只有治水。大禹还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在夏朝以前,中国是一个部落联盟,就是若干个原始部落结合在一起,还没有形成国家。正是大禹通过家天下,铸九鼎的形式,创立了第一个国家,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在段渝看来,大禹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我觉得这个比治水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段渝阐述了大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段渝看来,大禹的这个思想,是我国民本思想的渊源,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有着重大意义。后世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即来源于大禹,在历史上影响十分巨大。
通过种种分析,段渝认为,大禹作为率领华夏先民走出洪荒的第一人,既是治理滔天洪水的千古功绩影响后世深远的贤人,也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帝王。段渝最后总结出,大禹在当下的重要精神意义。比如大禹大无畏的治水精神,“与大洪水英勇搏斗,治水十三年,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气度战胜了洪水,为中国人民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大禹精神与当下社会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氛围非常契合,“善于利用一切资源,注重民众,为民众着想,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和为贵。这种思想从尧到舜再到禹,一脉相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可欣
本版摄影李强
新闻推荐
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名。去年4月8日晚,阿尔村发生高位山体滑坡,造成32户房屋和耕地损毁。由于村党支部组织...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