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家门口的“聚宝盆” 汶川县大力推进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建设

阿坝日报 2019-07-17 10:41 大字

■杨光富

7月10日,笔者在汶川县银杏乡一碗水村走访时看到,该村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不少当地妇女和老人手法娴熟地做着蝴蝶结、无痕内裤等手工品。

“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让留守在家的村民们农闲时可以做点手工活,工资可随时结,也可以月结。还可以把货带回家里加工,做完了再把成品送回加工点。”一碗水村来料加工负责人王玉英告诉笔者。

一间小小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让当地群众实现了从务农到“朝九晚五”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折射出当地产业跨越发展的强劲脉搏,也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深刻变化的最好诠释。近年来,汶川县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坚持将来料加工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主动作为、积极对接、高效推进,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帮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漩口镇扶贫车间负责人朱强告诉笔者:“目前,漩口镇已建成8个扶贫车间,加工人员有150人左右,今年一月至今加工量15万余条,加工费9万余元。下一步,我们将把漩口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做大做强,承接一些加工费比较高的项目,让老百姓在门口就能挣到钱。”

7月12日上午10点过,绵虒镇大禹村村民陈蓉的闹钟响起,她放下了手中的家务活,径直走向该村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开启了一天的“上班时间”。

“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村里像我一样的留守妇女还有很多。”陈蓉以前一直在家务农,如今她成为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的“上班族”。

寻根汶川县来料加工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如今,来料加工已成为该县撬起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支点。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威州镇牛脑寨村能够从事来料加工的村民。牛脑寨村地处高半山,当地村民以种植特色水果为主,每年有小半年时间都是农闲。村里长期在家的村民有200余人,有一半具备从事来料加工的条件。”近日,汶川县在牛脑寨村组织开展了“汶义”来料加工高半山村试点培训,当地村民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场操作。

“才开始要多摸索,做熟练了就好了。”今年59岁的牛脑寨村村民倪少君是学习来料加工的男学员之一,在培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很快就上手了。

据介绍,“汶义”来料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河坝地区,今后将扩展到高半山。汶川县人社局负责人说:“我们在牛脑寨村先行先试,再逐步向高半山全面推广经验。”

目前,汶川县共有来料加工车间32个,标准化、上规模的乡镇集中车间9个,分车间23个,总面积7450平方米。其中,29个有来料加工车间已投产使用,2个正在建设,1个正在进行人员组织培训,带动周边妇女就业逾千人,来料加工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汶川县政府分管负责人陈小建介绍道,发展来料加工像一支“造血”强心剂,拓宽了两地扶贫协作合作领域,积极回应了老百姓居家灵活就业的期盼,为助推脱贫攻坚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新闻推荐

汶川市场监管局考核行政执法人员

目前,汶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体行政执法人员通过了行政执法网络考试,合格率达100%,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