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情怀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 ●张士毅

马鞍山日报 2019-07-09 09:43 大字

“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党员志愿者上门为空巢老人体检身体。

“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党员欢聚一起唱红歌。

7月2日,媒体记者走进居民家中,采访矿院社区“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每一名共产党员所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红袖标”爱心助邻社的老人们用自己朴实的言行和平凡的善举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如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落细。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的为民情怀。

为民情怀体现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今年6月份,在“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会上,19名党员在一份决心书上按下“红手印”:“终身奉献余热,建立一支为居民持久服务的‘红袖标\’队伍。”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红袖标”爱心助邻社的老人们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始终想着群众、装着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坎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为民情怀落脚在当好群众的“知心人”。“红袖标”爱心助邻社的爱心传递卡是他们与群众建立联系的一条“爱心纽带”。多年来,在周圣清老人的带领下他们已经向社区群众发出近2000张爱心传递卡,通过这张卡片已有207名老人得到定制化帮扶。面对事广、人多、面大的现实情况,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辛苦自不待言。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红袖标”爱心助邻社的老人们与群众心心相印的做法,在内心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解决好身边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忧心事,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为民情怀是共产党员鲜明的精神底色,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才能在干事创业中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发挥好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做棵志愿“常青松” 文明清风驰不息

——花山区“红袖标”爱心助邻社的故事(下)

周圣清老人在接受记者集中采访。

“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党员正在编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唱祖国》快闪节目。

(上接第一版)

路过的居民会告诉你,“我们社区的‘红袖标\’顶呱呱,每天都能看见他们在做好事,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还会有买菜回来的大妈指指自己的胳膊,“我就是‘红袖标\’呀,下周就轮到我服务啦。”

有困难、有难处,找“红袖标”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提起“红袖标”,谁不竖起大拇指。

每天上午来“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取爱心餐的唐金龙说,“红袖标”是最红的一面旗,最暖的一群人。三年前在马鞍山公益善食馆众筹股东时,周圣清代表“红袖标”爱心助邻社捐献1万元爱心股份,承诺永不盈利、永不分红。公益善食馆和矿院社区联合启动爱心餐项目,每天为10户家庭提供四菜一汤加水果的爱心餐。唐金龙的妻子闫贵英腿脚有残疾,家庭条件困难,也被列入帮扶对象之一。

“虽然我妻子走路困难,但她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加入‘红袖标\’。”二话没说,周圣清托他带回一件“红袖标”马甲。闫贵英像孩子一样高兴,穿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我也加入‘红袖标\’了!”

“妻子现在偶尔出门,逢人就要宣传志愿服务和‘红袖标\’,她也一直督促着我为社区服务,所以‘红袖标\’大小活动能去的我都去。”唐金龙笑着说,“我们夫妻俩,是一件马甲俩人穿。”

在慈善公益活动中,“红袖标”如磁铁般散发磁场。“红袖标”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为汶川地震捐款赈灾,88岁的“红袖标”吴克兰家境清贫,但她不顾大家的劝说,毅然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入捐款箱,“感谢共产党让我吃不完、穿不完,每月有存款,一年有四五双鞋换着穿,现在灾区人民需要帮助,我怎么能不尽最大努力呢!”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大家既敬佩又感动,捐款的数目也悄然上涨。

……………… 凝聚力量:齐心打造“志愿城” ………………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爱和爱交织,迸发出的是城市中最温暖的力量。

透过“红袖标”爱心助邻社这支长青的志愿者队伍,可以窥见马鞍山这座城市深植的文明基因。作为中部地区首个、连续四届蝉联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三批“志愿之城”创建试点城市,多年来,马鞍山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牢牢抓住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志愿服务基本内涵,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公益善食馆、叶连平、周圣清等100多个志愿服务典型荣获国家级、省级称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如今在马鞍山,34万注册志愿者、1365支志愿者队伍因爱相聚、把爱传递,他们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横跨老、中、青三代,志愿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马鞍山以“资源整合、内容融合、队伍结合、机制和合”为实践路径,在全市范围内探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

打造高效畅通的志愿者网络,形成“5541”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夯实“五级阵地”,市级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县区成立分会,大企业大单位组建服务总队,街道乡镇建立服务中心,社区和村设立服务站;建立五项机制,志愿服务登记注册、招募、培训、回馈和供需对接机制;壮大四类主体,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以市志愿服务中心和广场为平台,履行全市志愿服务风采展示、培训孵化、文化交流、信息共享等多项职能。

“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在哪。”市文明委负责人说,市、区安排志愿服务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供需交流会,建立由社区(村)提供场所、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党政机关党建引领、企业提供项目资助的“1+3”志愿服务新模式。整合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成立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健康教育等多支志愿服务指导队,为各级志愿者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运作形成品牌,精心做好内容融合,推动活动向项目、品牌转化,通过市级示范引领、县区筹划设计、民间公益项目大赛等渠道,打造出更多“红袖标”平安志愿服务等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

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近年来,马鞍山举办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比,一批可敬可亲可学的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像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