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让“小王子”走进现实

鲁中晨刊 2018-10-24 01:02 大字

张锋,男,1978年生,江苏南通人,南通市通州区文联副主席。多年来,他致力于儿童艺术事业,倡议发起“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等。2016年8月,张锋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锋(中)发起“童声书屋”,与乡村儿童共享书香阅读。图片来源:南通文明网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是一部深藏人生哲理的童话,面世至今已经70多年,是成千上万孩子成长的心灵读物。在江苏孩子身边,也有一位有爱的小王子——— 张锋,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从事儿童艺术事业十多年,一心只为孩子们筑梦。

张锋出生于江苏南通通州农村,自小爱好文学和艺术。上小学时,读到巴金《鸟的天堂》时,他就自信地对老师说:“太美了,我长大了也要写这样的好故事。”果然,初中时期张锋办起了诗社,文学才华让同学们羡慕不已。那时,张锋喜欢听广播。有一次,他在广播里听到残疾音乐人徐小明的励志故事,从此便暗下心愿:将来也要做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人。后来,他还慕名拜师徐小明,跟随他学习各种乐器,办起了艺术团。

参加工作后,张锋在通州文化馆承办了少儿培训中心,和孩子们打起了交道。听说培训班里的孩子喜欢哪位作家,他就竭尽全力去邀请作家来举办文学活动。他发起成立了通州文联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协会,和曹文轩、金波等儿童文学作家建立了联系。

2006年春天,张锋主持新童谣创作研究,他思索着这样的问题:今天的孩子为什么缺少新童谣呢?喜欢流行歌曲、爱情歌曲,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适合孩子的童谣太少,儿歌创作出现了大滑坡。他认为儿童创作要贴近儿童、贴近生活、借助韵律、濡化美德。为此,张锋倡议发起新童谣的创作征集和推广宣传,他还主动拿出自家建房的20多万元来启动活动。活动期间,张锋数次写信给教育家、学者、领导,在各部委办门口徘徊等候,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为了节约开支,每次到北京出差,他总是选便宜的半地下室住。

有梦想有行动的人不会被辜负,最终,张锋的倡议得到了全国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以及领导的支持,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还为活动题词:童声里的中国。这更加坚定了张锋为孩子们筑梦的决心和信心。

此后,张锋把“童声里的中国”打造成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由通州走向全省、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张锋多方组织善款,带上自己主编的《“童声里的中国”祖国献你一首诗》4万多册,连夜驱车赶到汶川,送给刚从废墟里站出来的孩子,在临时帐篷里朗诵《献给祖国妈妈》的诗篇,让灾区的孩子们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阳光和希望。

2013年,在看到作家为美德少年编写的精彩故事后,张锋萌生了用儿童剧宣传美德少年的创意。为了创编一台具有江苏特色的儿童剧,张锋连续两个月深入到各地村镇院落,一边体验生活,一边采访记录美德少年感人的成长故事。之后,他拎着沉甸甸的十本《江苏美德少年故事》来到北京,三顾茅庐拜访著名编剧薛梅、导演胡一飞。薛梅、胡一飞夫妇被张锋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以江苏美德少年为原型,创编一台儿童剧。新编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创编成功后,接下来的排练正值酷暑高温,张锋既当制作人,又当陪练和勤务,连续30多天没有离开排练场地一步。

2015年9月,大型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在南京隆重首演,这个讲述路边弃婴田梦儿跟着爷爷进城求学的故事,令现场观众动容。后来,剧团到苏北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巡演,张锋总是提前勘察演出场地、组织安排观众,并落实好安全保障措施,一连8个月巡演400多场,感动了30多万观众,他却整整瘦了30斤。因为广受好评,《田梦儿》被评为全国性优秀儿童剧目,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后来,张锋还亲自组织主创团队,成功打造了励志儿童电影《三袋米》等多部作品。《三袋米》也由教育部推荐为全国中小学校园优秀影片。

十多年里,张锋怀着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的梦想,孜孜以求,执着探寻,取得了一项项深受广大未成年人喜爱的艺术成果。他倡导组建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基地100多个,组织文学作家进校园活动500多场,举办现代科技进校园活动,推荐高雅艺术剧目进校园展演,还编写出版《新四军爷爷奶奶的故事》等图书12卷,编辑发行《好少年生活作文》刊物30万册。热衷儿童艺术事业的同时,张锋也乐于奉献。他为小学生图书漂流活动独资赠送图书800册、资助无臂书法家王剑华举办励志教育讲座及书法展、资助全国最美志愿者周明珠出版优秀事迹《守望奇迹》、发起创建公益“童声书屋”,为乡村孩子构建书香场所。

筑梦路上,从不停歇。张锋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为少年儿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为孩子们筑起一个如诗如歌的梦。

(稿件来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明办 作者 胡云 徐锡斌)

新闻推荐

大山深处有盘龙齐心共筑脱贫梦

贫困群众食用菌产业喜获丰收。张丹摄本报记者张玉伟10月15日,朝天区花石乡的山峦已有了深秋的模样,风把叶子吹得飘飘荡荡。...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