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援,是“秀”更是善意

南国早报 2018-07-09 16:48 大字

锐观察

近日,泰国一支少年足球队被困山洞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七国近千名专业搜救人员,为解救被困少年齐心协力奋战的场面更是令世界动容。但也有人质疑,大灾大害也就罢了,有点小灾为何也要请全世界来救援?“国际救援队”这个词汇背后,蕴藏的到底是善意,还是“作秀”呢?

国际救援引发的谣言

国际救援队,顾名思义,即在一国领土上发生事故或灾害后,由他国政府或民间团体派出的救援团队。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国首次接受海外救援队来华救援,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多国救援团队来华相助。日本先后派两批总计60名救援人员来华,救援人员无论数量还是素质都在各国中名列前茅。当时,中国外交部等多个官方机构以及国家媒体都对日方搜救人员表示了感谢。

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国一些民众对国际救援概念和意义的不了解,以及中日两国的历史纠葛,在中国流传着对这支救援队的误解。时至今日,网上仍能够搜到不少文章,言之凿凿地宣称日本救援队在汶川期间利用免签证待遇进入中国,“故意迷路”深入中国军事基地刺探情报。

这种谣言幼稚到不值一驳。因为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的相关规定,国际救援队虽然享受免签证待遇,但进入受灾国需要事先申请、人员要报备、到达灾区后需要统一听从所在国救灾机构的指挥。违反规定的救援队,经受灾国投诉,将影响救援队的评级,甚至直接被吊销国际救援资格。

救援之中的外交因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救援工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人道主义,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外交因素。这一点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国际救援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发生在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啸造成沿岸周边近30万人死亡,上千万人受灾。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国际救援方面出人意料地十分卖力,援助金额达到3.5亿美元,与此同时派出大量军机、战舰前往受灾地区执行救援任务。此外,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卖力参与救援,甚至出现了几个国家救援队“抢救援”的场面,以至于“海啸外交”成了当时的热门词汇。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国家抢着救援是各怀心事:美国希望以救援为突破口,拓展和强化其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外交。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则将这场救援视为拉拢印度洋国家、扩展区域影响力的良机。

当然,在灾难面前,如果国家有足够的力量自救,国际救援也并非必须。比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南部,美国就一口回拒了所有国家的“救援”请求。究其原因,倒不是害怕海外救援队来刺探情报,而是高傲的小布什政府不希望因此欠下墨西哥等“穷邻居”的人情。

泰国为何“小题大做”

不过,时至今日,这种冷面拒绝国际救援的国家已越来越少。比如本次泰国洞穴救援中,曾经对外国救援持提防态度的泰国政府,就罕见地“小题大做”,邀请了中、英、美、日、老、缅、澳等7国的国际救援队前往救援。泰国总理巴育数次流泪对国际社会表达感谢。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2014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巴育,在经过数年稳定国内局势后,急于在国际社会面前洗去“军政府”的形象,而似乎再没有什么活动比在全球协力下救助几个平民孩子更能彰显一个政府的人本主义色彩了。

国际救援,或许是一种“秀”,是一种外交,但更是一种善意。在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它的当下,请不要质疑它的动机中包含着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善良。据《齐鲁晚报》

新闻推荐

2018汶川马拉松比赛内江职院学子李明朝战胜14国6000余名选手获佳绩

◇全媒体记者龙朝阳6月18日傍晚,李明朝准时出现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场上,开始跑步锻炼。虽然前不久刚取得了2...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