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的思路,决定了急性白血病的出路!

成都商报 2018-05-17 02:42 大字

第十六期

本专栏由刘松山医生每周四发文

刘松山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

生活中,人们视血液病为洪水猛兽,很容易联想到血癌。对血液病常识的欠缺,对中医治疗的认识知之更少。很多人都走了弯路、耽误了治疗。基于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松山教授,将亲笔撰文,通过真实故事,引导大家了解血液病,树立正确防治理念,让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造福于患者。

痘痘事小?

47岁的王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汶川人,家庭经济不宽裕。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家庭,在政府和爱心人士帮助下才得以重建。生活刚走上正轨,一场灾难再次袭来。

2015年12月,王女士无意间发现鼻唇沟的正中有一颗“黄豆”大小的“痘痘”,略有疼痛。以为就是个“小毛病”,过两天会好,在住家附近的诊所开了外敷的药物。几天后,“痘痘”没消,右侧脸部和眼睑外侧也有些浮肿,她有些担心了。

“血癌”来袭?

赶紧医院检查,发现白细胞大量减少,还有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的异常细胞竟高达56%,诊断为 “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血癌”。“那一刻,天都塌下来了!”王女士说,怎么都不会想到,急性白血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中西联手

2016年1月,王女士入住成都一家三甲医院的血液专科,“感染、高热很严重了,还有肠道出血,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也收到了好几次!”幸运的是,在正规化疗、中药扶正的治疗下,危重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治疗反应也小了。

因家里经济拮据,获得骨髓“完全缓解”的王女士,2016年5月放弃了本该继续的连续强化疗,白血病也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坚持中医药治疗,病情也奇迹般保持稳定,每次骨髓复查都正常。

病情反复

到了2017年8月,王女士一直在成都一家医院的门诊中药治疗。这时,她的病情有了反复,骨髓检查发现白血病略有复发,只能再次入院综合治疗。这次,王女士又获得了骨髓的“完全缓解”,还是经济原因,她再次选择拒绝化疗。

重启人生

转眼到了2018年4月底,骨髓检查仍然是缓解状态。“扶正固本、调补气血的中药给了很大帮助,身体还好,药费也能承受。”王女士说道。据了解,她的生活已能自理,家里熬中药、做饭、洗衣服都没问题。她希望,身体再好些了就出去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这已成为她目前最大的心愿。

王女士感叹:“这辈子尽遇到好人!地震、白血病都是人生的灾难,她都没有垮掉。以前靠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忙,现在又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护士,是中医帮助她活到现在,真的希望还能继续美好的生活。

感悟与经验

现代医学治疗急性白血病都是连续、定期、规律的化疗,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体能基础,二者缺一不可,才可能走完所有的化疗疗程。否则,功亏一篑不奇怪。王女士的经济状况使她无力完成强化疗,按照医学常识,不化疗就意味着放弃,存活期不超过6个月。临床医生常常碰到这样的难题:经济、疗效、毒性、治疗预期等需要全面抉择。最终,王女士选择了一条基于她自身条件的路:中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以期“扶正而抗病邪”,在病邪强盛、正不胜邪时,以仅有的经济条件打击白血病细胞,又不致于自身免疫、各组织器官伤害过重。看来,中西医的联合治疗,是可以取得和标准化疗相似的治疗效果的。目前的骨髓缓解,是任何治疗手段一致的追求目标。

生活中,确有部分白血病、肿瘤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王女士已幸运地走过3个年头,总共化疗不过三次,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个典型案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值得分析和总结,将为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经济条件欠缺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新闻推荐

提高强震区城镇抵御地灾能力

中外顶级地灾防治专家聚成都研讨本报讯(记者陈婷)5月12日,第五届强震地质灾害及其后效应国际学术大会暨纪念汶川地震十...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