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伤员的柳州医生四进四川,爱心回访感触良多“我希望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今报记者谢永辉
2008年作为主力参与来柳地震伤员的救治,并三次护送伤员回四川,2009年又作为爱心使者回访震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郭小文两年内四进四川。十年过去,他依然牵挂着震区的伤员和孩子们,总想着“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悉心治疗地震伤员
2008年5月21日,47名地震伤员转送柳州治疗,其中23人安排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医疗队成员,郭小文从接机开始,就参与到伤员的救治工作当中。
医院设立了爱心病区,专门安置地震伤员。郭小文凭借整形、修复的特长,成为救治主力。据了解,人民医院总共为伤员们做了27台手术,郭小文一人就主刀了12台。
“转送到后方来的伤员,都已没有生命危险,初到陌生地方,对他们心理的抚慰尤为重要。”郭说。医院安排了专家组24小时轮流值班。作为专家组的一员,郭小文值了头一班,也是最累的一班。面对情绪不稳、伤情复杂的病人,他彻夜未眠,始终巡视在各个病床前,记录、诊治、安抚,使刚到柳州的伤员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伤员中,15岁的北川中学学生王磊格外受郭小文注意。王磊被压在废墟下4天,送到柳州时右肩皮肤、肌肉、神经严重受损,左手4个手指神经坏死,臀部有大面积褥疮,随时有并发各种感染的可能。
面对这个与自己小孩同龄的花季少年,郭小文下定决心:要尽全力让这个孩子获得最佳的恢复效果。他亲自主刀为王磊进行了4次手术,同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孩子开始一直沉默,无论怎样同他谈心,都保持沉默。经过郭持续的心理疏导,他逐渐从恐惧和悲伤中走出。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后,孩子逐渐恢复了健康,脸上露出了笑容。
精心护送伤员回川
从2008年6月中旬开始,来柳的地震伤员分4批送回四川,郭小文就参与护送了3批。虽然伤员都已恢复到一定程度,但是一路上,郭小文和护送队的医护人员仍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排险”。
第一次护送伤员回川时,脚趾断裂的14岁女孩周冬梅在车厢里走动时绷带松脱,缠住了脚,一下摔倒在地,4个脚趾的固定钢钉全部暴露了出来,如果不及时处置,将可能使前面的治疗前功尽弃。郭小文取来急救包,给她检查完伤情,进行了细心的包扎。为了随时掌握伤员的情况,一路上他不停地在各个伤员的铺位前巡查。
还有一次,凌晨时分,刚刚躺下的郭小文突然听到一声闷响。他起身一看,发现76岁的赵前松老人趴在地上,原来他要起身上厕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想一个人行动,但拐杖没有拄好,一个踉跄摔倒在地。郭小文和护士梁月媚紧张得跳起来,扶他上床后,立即为他做全身检查,幸好没有大碍。
最让郭小文感动的是,他们一路上都得到了列车乘务员和旅客的热心帮助。列车长在获悉有四川地震伤员上车后,调配了专门的乘务员跟随服务,旅客们也纷纷将下铺让出来给伤员,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深情”。
还想给予更多帮助
前3次护送伤员回四川,郭小文见证了震后的满目疮痍,也看到了大家的灾后重建,但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第4次进川。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柳州市组织了一次爱心回访,郭小文作为爱心使者再次回访了地震伤员。伤员和家属们都没有忘记他们。不善表达的王磊妈妈送给郭小文一双羌族刺绣的鞋垫,他一直珍藏着。
当他们找到已经重新上学的周冬梅时,对方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反而失声痛哭,明显是回想起了之前的惨痛经历。正是通过这一次的回访,让郭小文有了新的感受:“我们兴高采烈地去,但人家未必会兴高采烈,痛失家园、亲人,他们心灵的创伤没这么快抚平。”
郭小文意识到,对于经历了地震的灾区人民来说,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精神上的救援同样相当重要,他们的创伤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引导。正是从那时起,心理救援在国内心理学界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他回柳后也开始专门钻研起心理学来。
如今,他在心理学上已有一定造诣。去年9月,他作为中国技巧队的队医,随队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了第十届亚洲技巧锦标赛。对于众多小队员,他的心理学知识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年来,郭小文还和王磊一家偶尔有联系,他希望能够再联系上更多伤员,用自己所学给予他们更多帮助。
新闻推荐
宋佳念读“请战书”。5月11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的前一天,《信中国》“两后一帝”宋佳、陶虹、徐峥打开三封汶川地震救灾人员的书信,回望国难时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震撼;“副师级老戏骨...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