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伤痛和回忆来到济南 怀着感恩与技术走向四方10年前,部分北川学子跨越1500公里来济复学 如今,他们想约着回第二故乡看看
2008 年 6 月,跨越1500公里,一批学生陆续从北川来到济南复学,济南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永远感恩的回忆。“10年了,想约大家回济南看看!”
“5·12”汶川地震给他们打上了幸存者的标签,也影响了他们此后的人生选择。10年过去了,他们在苦难中开启新生,如今有的扎根在济南,有的回了老家,也有的在外地求学、工作,大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北川姑娘在济南遇见爱情
身穿工装的李燕在工作时很干练,她在济南一家珠宝公司做销售,最快乐的事就是下班回家后陪两岁的女儿。李燕今年26岁,老家在北川小坝乡,10年前,她从北川来到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复学,后来留济工作、生活,扎根在了这里。
李燕的父母一直在老家生活,种茶、种玉米是他们的日常。10年前,他们只在电视上见过济南。起初,他们并不同意李燕留在济南,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2010年毕业时,李燕执意留在济南。
刚毕业的几个月,她和同学在学校安排的手机卖场工作,同学因为想家渐渐地离开了,她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回老家。“那时候跟他(丈夫)谈恋爱,他是我初恋,舍不得他就没回老家。”李燕说,母亲最开始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找个外地人。但是,反对没几个月,李燕母亲就接受了女儿的选择。回忆起这段往事,李燕的语气里满是甜蜜。“他挺用心的,”李燕说,丈夫为了获得未来岳母的认可做了很多事,“他加我弟弟QQ,‘贿赂\’我弟帮他说话,为了跟我爸妈打电话聊天时能说上话,还学了我们的方言。”
“我父母没出过大山,我俩结婚前一年,(丈夫)把他们接来济南玩。”李燕说,父母觉得平原比山区发达,来过济南后,母亲再没反对她留在济南,在领证前甚至还“倒戈”了,很爽快地就把户口本寄到了济南,“我还想再过两三年结婚也不迟,没想到我妈直接把户口本寄过来了。”
5年前的5月20日,在李燕21岁的时候,她与丈夫领证结婚,俩人的女儿如今已经两岁了,“(在济南)待得时间久了,越来越觉得这里挺好的。”感恩济南所学,要发展家乡
“刚到的菠萝蜜!”徐天平在朋友圈里更新着工作日常,他到海南工作一年多了,在一个少数民族景区里干零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说,这都要归功于在历城职专复学时的经历。“我们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徐天平学的是机电专业,但在学校他学到的不仅是知识,“班主任蒋老师教给我待人处世,思维方式等等,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
徐天平回忆,那时候同学们晚上饿了都去买方便面充饥,“蒋老师知道我会做饭,就跟我商量,能不能做点有营养的东西卖给大家,我就想到了肉夹馍。”他说,老师教给他如何进货、借厨房、销售、记账等等,“不仅挣了钱,还得到了锻炼。”在他看来,这些与专业完全不对口的锻炼是最出乎他意料的收获,“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
2010年毕业后,徐天平去了江苏工作,是学校帮忙联系的工厂,在那儿工作的几年里,他接触到了消防安全领域。“正好我管仓库,有这方面的培训,我也觉得很有用,就学了。”他说,后来他还主动学了急救培训。他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类似这样的培训他都会主动参加,“受地震影响,总想多学点东西,万一遇到情况,自己能帮得上忙。”
徐天平想在海南再积累几年经验,未来回北川创业。“这边少数民族旅游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他说,老家周边也是少数民族景区,跟海南的情况很像,“以后回去也做这块儿。”图片说明:
①③2008年7月7日,在济南火车站,擂鼓镇学生与济南市明珠小学老师依依惜别。 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②⑤2008年7月7日,来济复学的擂鼓镇学生在明珠小学为他们举行的离别仪式上泪流满面。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④2018年4月30日,朱红带着孩子在北川任家坪村的一块空地上玩耍。 记者王汗冰 摄
⑥2008年12月,在历城职业中专复学的北川学生想到寒假回家将见到亲人,脸上乐开了花。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当年哄着睡觉的娃娃们都长大了
“那一个多月,课程、活动给他们安排得很满,就是希望他们没有时间去想地震的事。”济南明珠小学德育主任王傲铌说,2008年6月,擂鼓镇有800多名学生到济南复课,其中198名孩子来到明珠小学,当时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参与了教学。
她回忆,孩子们那时只有10来岁,怯生生地来到陌生的城市。刚到的那几天,他们在食堂吃饭,听到楼上撤凳子发出的声响都会神情紧张、拔腿就跑。“想家想爸爸妈妈,他们就会哭起来,老师们与孩子们基本同吃同住,晚上哄着他们睡觉。”
在济南复课了1个多月,暑假这批孩子就重回擂鼓镇继续在当地上学。苏倩就是当年来济南复课的学生之一,现在她是川北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这10年里她一直在读书。
“我喜欢这个专业,也考虑了高考分数、未来就业这些,也是综合考虑,报川北比较有把握。”她说,两年前报志愿的时候,她选了好久才决定到川北医学院读护理专业。
生活中,她活泼逗乐,经常在空间里发一些和朋友的搞笑日常;在学校里,她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学这个专业感觉能够用得上。”她坦言“之所以喜欢护理专业,多多少少也受当时地震的影响,希望能用更专业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
苏倩的小学同学,有的跟她一样还在读书,有的则步入社会工作。20岁的左传玉在无锡一家机械零件加工厂工作已经有3年了。这10年间,他在职高学过设计,也在老家找过工作,最终还是选择外出打工,“老家没啥能干的,正好这边有老乡在,我就过来了。”
工作之余,左传玉像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会刷剧、打游戏消(时光。“我在家挺听话的,又有过到济南的经历,家里对我出来打工还是挺放心的。”他说,每次家里通电话,妈妈一说让他回去,他都特别想哭,“我妹妹是块读书的料,想让她考学,我这边再干几年,以后还是要回去的。”济南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出大山……”“来济南之前,我连北川县都没出过。”回忆起从北川来济南复学的往事,他们大多会提到这两句话。
不少人都说,要跟朋友约个时间,回济南看看。只因提到济南,他们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也都鲜活了起来,他们也成了两城跨越1500公里的牵挂。
“我记得有位奶奶来教我们捏面人,捏的玫瑰花。”10年过去了,左传玉对当时教他们捏面人的奶奶记忆犹新,“计划跟苏超约着回济南去看看她。”他口中这位奶奶就是面塑奶奶高桂英。“每次摆摊,听见有说四川话的游客,我都会去问问,想着会不会有当年教过的孩子回来了。”高桂英说,当时她听说有北川来的孩子在济南复学,她赶忙联系了明珠小学,想为孩子们做点事。
苏超也在无锡工作,他在一家汽修厂修车。“我记得老师带我们去动物园,看到大熊猫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开玩笑说,‘苏超,你冲它喊兄弟我来了,看它答应不\’,没想到我喊完之后,它还真回头了。”苏超笑着回忆道。
苏超的右眼有些特殊,伙伴们给他起外号“熊猫眼”。也正因此,济南市明珠小学的李伟利老师格外关注他,2008年寒假,李伟利到北川回访时,专程去了苏超家,还资助苏超兄弟俩上学,“经常在QQ和李老师联系,想回济南看看他。”同样地,李伟利也一直挂念着苏超。
朱红、李伟当年在历城职专复学,后来两人都回了北川,如今是自由职业。“等孩子再大一些,想回去看看。”朱红的孩子还小,脱不开身。“(济南)是第二故乡,想约大家回去看看!”李伟的孩子刚满百日,他辞职在家带娃分身乏术。
不忘过去,更珍惜现在和未来
随着时间逝去,许多当年地震的痕迹已被时间抚平,但地震留给人们的回忆,伴随着10周年祭再被唤醒。
“那两年5月12日那天,他们会在校园里的角落祈祷。”李燕的班主任赵莉莉回忆。
徐天平在江苏工作时,会和朋友在5月12日那天聚在一起悼念逝去的老师和同学。后来他离开去海南,每年此时,大家也都会在电话里聊一聊。去年,苏倩专门在纪念日前回了老家,“每年大家都会很在意这一天。”
这么多年,左传玉和家人几乎不会刻意提起地震,“我自己发呆的时候,也会想如果没有发生……但想完如果两个字就会打住。”这10年里,每每进入5月,李伟就会想起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同学,心里默念又过了一年。地震发生时,他17岁,刚进入原北川职业中学1个来月。“空气里全是灰,根本看不清路,周围都是叫喊声,救命声。”李伟说,“我一好哥们儿没了,堂弟也没了。”
距离他家35公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附近的任家坪村,朱红正在家里带孩子。每年此时,朱红的情绪都会很低落,虽然就住在老县城周边,她从不会主动往老县城遗址那边走。
人们总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然而,10年过去了,对这些地震幸存者而言,每一年的5月份都有点难熬,不用刻意提醒,就能想起。地震的场景烙在他们心里,是不能忘却的纪念,他们认为忘记意味着对逝去生命的背叛。“那场地震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珍惜家人,珍惜现在和未来。”李伟说。
他们是灾难的见证者,也是平凡的幸存者。10 年来,他们努力过着平凡的新生活。(记者孔婷婷)
新闻推荐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袁婧摄影何海洋)“十年时间到访四川9次,是什么吸引了您?"“我来了9次都是为了工作,这也是我对四川人民的一份承担。"5月11晚6时许,正在四川访问的香港特别...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