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男孩郑海洋:学成创业 常回北川中学祭拜

澎湃新闻 2018-05-08 08:39 大字

【编者按】

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

穿越北纬31°的这些城镇与村庄,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关注与哀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闻沿着北纬31°那些触动心弦的地名行走,寻访一个个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度尽劫波再回望,为不负逝者,更为不负生者。

2018年4月6日,郑海洋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受访者供图

时光易逝,伤痛难平。

郑海洋曾设想,如果他现在听到自己那些“遗言”,“肯定很震撼”。

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高一(2)班学生郑海洋被压废墟下22小时。其间,郑海洋借用同学的手机,录下了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如今,他已记不得原话内容了,但大意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自己没能报答他们,希望父母不要想他,好好活下去。

“夹缝男孩”郑海洋被救出后,曾试图找到这部手机,但没有找到。在无法接受失去双腿的那段日子,郑海洋把这些话抛在了脑后,他不理父母,经常“玩消失”。甚至,他曾郑重其事地告诉父母:“到时候把我的骨灰撒在学校(北川中学),我要和他们在一起。”

“我们伤害的,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十年间,郑海洋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从地震后到现在,郑海洋感到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北川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该县1725人因汶川地震致残。截至2018年4月,已脱残837人、死亡84人,现有因地震致残804人。

被困废墟下,他用手机录下“遗言”感恩父母

4月6日,清明小长假第二天,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4月6日,北川中学幸存师生在老县城地震遗址默哀,前排左三为郑海洋。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26岁的郑海洋坐在轮椅上,双手合十,手掌间夹着一束鲜花。默哀时,他把头深深埋下。

当日,包括郑海洋在内的20余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北川中学师生,先后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北川中学遗址,为在地震中遇难的老师和同学献花祭奠。

郑海洋已记不清楚这是他第几次来祭拜遇难的同学了。

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学有40名老师和733名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郑海洋所在的高一(2)班,位于教学楼五楼,69名学生中只有16人活了下来。

地震发生时,郑海洋被天花板砸中腿部,无法脱身,所幸上身还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郑海洋记得,当时在废墟下有七八个同学都还活着,但最后被救出去的,只有一半,其他的都遇难了。

在等待救援时,一同被压在废墟下的同桌廖波拿出手机放歌。几个人一边听歌一边聊天,在聊到父母时,郑海洋让廖波把音乐关掉,“我说我录段话,要是你出去了,我没活下来,就把录音拿给我爸妈听。”

在廖波和其他同学录完音后,手机才转到郑海洋手上。他记得他的“遗言”大意为:

爸爸妈妈,儿子也许就要死了,我真的对不起你们,我以前既不听话又不爱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那么差,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要当你们的儿子,我以后一定要乖乖听话,认认真真地学习,考个好成绩回来,好让你们开开心心的,我下辈子会好好地孝敬你们。

爸爸妈妈,我真的好想你们!不知道你们现在怎么样了,我现在压在下面,好难受,我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我好想你们此时就在我的身边,我真的好想一直待在你们的身边,不想离开你们,说好以后给你们买一套大别墅都还没有实现,我还有很多话都藏在心里还没有来得及和你们说,我很爱你们,希望你们以后健健康康生活,越来越好,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伤心,我死后会很想念你们的。

说完之后,郑海洋甚至开始想念被父母打骂的时光。

怕儿子自杀,父母震后从没骂过他

郑海洋(中)和父母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郑海洋的老家位于北川县漩坪乡。十年前,母亲经朝禹和其他亲戚在嫂子开的餐馆帮忙。地震时,在餐馆的人都没大碍,唯独去县城买菜的嫂子遇难。

地震后,外出的路也断。经朝禹走了20多公里山路,到了擂鼓镇才搭上到县城的车,去寻找在那里读书的儿子。

四处打听,经朝禹最后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见到了儿子郑海洋。

在被困22个小时后,廖波和郑海洋终于获救。郑海洋被送到医院。命虽保了下来,但双腿被高位截肢。

经朝禹告诉澎湃新闻,她当时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喜的是儿子还活着,悲的是儿子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她不知道儿子能不能接受失去双腿的现实。

在重庆接受治疗时,经朝禹担心的事情开始出现了:郑海洋不愿意吃饭,不愿意跟别人说话,经常一躺就是一整天。

回到四川后,郑海洋一家人住进了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的安置房。那段日子,郑海洋经常把手机一关,独自推着轮椅到没有人的地方,一待就是大半天。

“他出去也不跟我和他爸说一声,吓都吓死了。”经朝禹怕儿子做傻事,吓得到处找。等儿子电话能打通或者远远看着儿子的背影后,她悬着的心才能放下。

最让经朝禹担心的,是儿子说出了“到时候把我的骨灰撒在学校(北川中学),我要和他们在一起。”这让经朝禹和丈夫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接到噩耗。

经朝禹说,儿子很少吼(指大发脾气)她,这也是她担心的。“他吼我们能(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还好,但他就是不愿意跟我说话,我经常一个人哭。”

郑海洋曾在日记中写道:炎热的天气、琐碎的事情、糟糕的心情、无形的压力、残酷的现实,我想到用死来逃避所有的一切。她(指经朝禹)不骂我,怕触碰到我心中那根脆弱的弦,怕我那根弦真的会突然断掉,所以,她默默地照顾着我。我对她大发脾气,她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下头,眼泪在她的眼眶中不禁地往外流。

从小就对儿子很严格的郑雄,并没有因为他残疾而放松要求。郑海洋一家曾在绵阳市的一幢没有电梯的老楼里住过一段时间。郑雄要求郑海洋必须戴着假肢走上去,实在疼得走不动路,郑雄才会背他。郑雄对儿子说:“你没了双腿,更要靠自己努力活下去。”

康复训练中的郑海洋。受访者供图

学成创业:想让帮助过他的人感到骄傲

在父母、志愿者、好友等人的开导下,郑海洋终于同意继续上学。2009年9月,郑海洋回到北川中学,重新从高一读起。

为了方便残疾学生上学,学校提供住宿板房,允许学生家长“陪读”。郑海洋上了三年学,经朝禹陪了三年。

2010年8月,位于新县城的新北川中学投入使用后,经朝禹成了学校的一名生活老师,直到现在。在照顾儿子的同时,她每个月可领到八九百元钱,能补贴一些家用。此前,全家靠父亲郑雄一个人在成都做水电工挣钱。

在被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录取后,郑海洋脱离了母亲每日的照顾,开始独立生活。

“我还挺习惯(一个人生活)的,就是离家远了,有时候会想家。”郑海洋说,回想起没走出地震阴影的时光,他很感谢父母、志愿者等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大学期间,郑海洋立志创业,“我渴望成功,想让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大三时,郑海洋和两个老乡做了一个图片导购网站,取名“草莓秀”。由于没有经验,前后准备的10万元基本全部亏损。毕业后,他在绵阳的互联网公司做编辑。不安于现状的郑海洋借着“草莓秀”的名,创立了一款致力于针对“90后”创业培训和帮扶的App。后来,他觉得“草莓秀”很难存活下来,便退出团队。

郑海洋为他的创业项目四处奔走。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郑海洋要为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服务。现在,郑海洋和他的创业团队,正在做一个叫“假先生”的专注于采集人的医疗健康管理平台。

“我们通过在线诊断,辅具类比,康复服务,社区等多方面,多维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郑海洋介绍,“假”字取“假肢”之义。每次他向别人推介,都要解释一番平台名称。

北川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建告诉澎湃新闻,郑海洋因地震致残,毕业后投身残疾人事业,他创业的故事本身就很励志,可以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向他学习。

想再听当时录下的“遗言”

记录郑海洋“遗言”的手机始终没有找到。

郑海洋 受访者供图

郑海洋记得,当时录完音之后,廖波把手机交给一名路过的老师,请他代为保管。等到郑海洋和廖波找那位老师拿手机时,被告知当时情况太乱,他也不知道手机放哪了。

后来,在住院期间,郑海洋把这事说给了经朝禹听。经朝禹觉得挺惊讶,想不到儿子在被压在废墟下会说出那样的话来。

郑海洋曾无数次地为找不到手机的事情感到懊恼:“早知道就不让廖波交给老师了,放在我们自己身上反而可能不会丢。”

他一直想再听一听自己在“可能会死”的状态下说的话,他觉得,要是现在再听,“肯定很震撼”。

郑海洋也在寻找另外的记忆。他想找到曾经拍摄过他的志愿者,要一些当年的影像资料;他想找到在板房区帮助他做复健的志愿者吴丝雨,对她说一声“谢谢”。

时间过得很快。

今年3月28日,郑海洋在朋友圈写道:“十年,花开花又落,物是人已非,念。”

这十年,他的同学已有人成家,为人父或为人母。有的回到了北川中学当老师,有的到外地打拼,当他们聚到一起祭拜老同学时,每个人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地活下去。

今年3月,郑海洋回到北川中学和高中校友一起打篮球。

新闻推荐

怀揣爱的牵挂 见证十年巨变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绵阳开展系列活动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郭若雪)昨(7)日,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绵阳开展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中国文联党...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