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10年 回望羌山那片竹海……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5-08 06:35 大字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世人都晓得宜宾有片蜀南竹海,而北川擂鼓镇的羌山里,距离老县城地震遗址不远处,也有万亩竹海。

高山有竹海 竹林深处有人家

2012年五月的一天,“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新建成的吉娜羌寨前,几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正缓缓通过大桥;寨里,村民们忙着准备好各种民俗商品、食物,接待八方游客。一个中年汉子在寨子里的小商品竹工艺一条街上指挥工人们修建竹艺铺面。这个人叫赵义兴,来自北川陈家坝乡青林村,是至今仍屹立在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里的北川大酒店的董事长。赵义兴忙着修建这条竹艺 “巴拿恰”(羌语集市),主要出售羌族特色的竹工艺旅游纪念品。

听说这些竹工艺旅游纪念品来自擂鼓镇楠竹村竹海。笔者一行决定到楠竹村看看。我们顺着擂鼓镇厚曲山蜿蜒陡峭的山路,向楠竹村驶去。山路陡峭,山势越来越高,高过1000多米时,突然一大片楠竹映入眼帘,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穿过竹海,眼前出现了一座砖瓦房。这是楠竹村村民冯德顺和肖翠英夫妇建的,是楠竹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修起的第一座砖瓦房。

村支书告诉我们,楠竹村曾是擂鼓镇经济发展最落后的贫困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冯德顺一改村里修竹房的习惯,第一个决定建一座砖混新农房,给村里人树立起了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好榜样。

路上遇到李胜国大爷他也是楠竹村人。李大爷说,上世纪70年代,北川到云南引进栽种了这五千亩楠竹。楠竹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修建出山路 深山来了“掘宝人”

10多年前,楠竹村只有一条宽约60公分的羊肠山路,作为全村近400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2000年,根据国家“以林换路”的政策,村民通过“一事一议”,把300亩集体楠竹林,承包给一业主,并在2006年修起了一条长约4.8公里的村道。

路一通,李胜国大爷就在自家宅基地上办起了“羌山竹海林家乐”。“5·12”大地震让这条宝贵的村道受损,村民们心急如焚。

2009年,赵义兴来到楠竹村,想另闯新路。赵义兴说,北川大酒店虽然给震垮了,但是“赵义兴”这个人不能垮,他还可以发挥余热,做点实事。

经过协商,村里从业主手里拿回了300多亩竹林的承包权,转包给赵义兴,村里用赵义兴支付的承包款改造山下通往山上的便道,2011年,7.8公里长的碎石村道建成。

赵义兴在楠竹村建起竹工艺品加工厂和办公竹楼。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二层竹楼里的产品陈列室里,竹餐具、竹文具、羌酒竹筒精美别致。离竹楼不远处的竹艺加工厂里,来自蜀南竹海的工匠,正带着几个工人在忙着下竹料,做茶叶竹筒。赵义兴说:“楠竹一身都是宝,我就希望游客到了此地,能观竹景、住竹屋、用竹具、品竹茶、吃竹宴!”

很快,游客又来了!

羌乡美如画 美梦成真竹家乐

又一个“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日,笔者再次走进楠竹村。

汽车在新建成的水泥村道上奔驰前行;投资上百万元的“村水保”工程建好了;新建梯田上栽的川穹,在5月阳光照耀下,绿油油的……如今的楠竹村,处处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在楠竹村,赵义兴带着我们穿梭在自家新建的竹楼里,自豪地说:“2014年年底,村里的8公里水泥路修好了。我建的‘羌王竹海\’旅游接待中心也在2015年开张了。”

穿过“羌王竹海”长达5公里林间小道,来到紧靠厚曲山顶的悬崖边,雨后云雾缭绕,羌乡美如画。离竹楼不远的灶房里,师傅正在烹调竹宴席……竹海深处,当地村民建起了“竹家乐”。

早在2014年,楠竹村就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前不久还荣获2017年绵阳最美乡村。现在,擂鼓镇正在以五星沟流域楠竹村、茶坊村成片上万亩竹海为主,以羌王竹海为中心向周边辐射,重点打造以楠竹竹海为主的“观竹海,尝野菜,吃竹笋”体验式生态竹海康养游。

新闻推荐

“变化太大了,忍不住想多拍点照片分享给关心汶川的人看”

05版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