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采访《破门》编剧许波:“我当过支教老师,对山里孩子有感情”

华西都市报 2018-05-07 03:11 大字

影片《破门》剧照。

作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一部传奇温情励志电影,《破门》定档5月11日全国公映。

5月6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该片编剧许波,听这位曾在高原山村小学支过教的女编剧,讲述加盟《破门》的幕后故事。

一条新闻如何蝶变为大电影?“过程也如同破门”

本片编剧许波,因创作电视剧《结婚十年》而蜚声业内,也是长春电影节金鹿大奖《破冰》的编剧。有意思的是,她的丈夫正是《破门》的导演徐耿,而这对夫妻档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合作,包括获奖的体育励志电影《破冰》,以及电视剧《可可·西里》等。此次电影《破门》,许波应总制片人刘乃艺邀请,再次与担任导演的丈夫合作,担纲该片的编剧。

“我对四川很有感情。我当过支教老师,熟悉山里的孩子,我对孩子们有很深的感情。”5月6日下午,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打通许波的电话时,她讲述了自己加盟《破门》的幕后故事。

“最初,总制片人刘乃艺交给我的只有一篇新闻报道,大意为地处偏远地区的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犹如一匹‘黑马\’,在‘花样年华\’杯全国小学生足球邀请赛上获得亚军。一篇短短的新闻,并不是一个具有戏剧结构的故事。所以,我不得不做一回记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生活,去采访、去调查、去收集素材、去寻找未来电影的种子。”许波认为,这个组织故事的过程,也如同“破门”一样。

十年前的灾难是迈不过的坎?“你永远不会独行”

当年,许波在更偏远的高原山村小学支过教,当过老师,所以,当她从北京来到四川绵阳安州,看到迎新小学第一眼的感受竟是“哇,这么好啊!”原来,她看到的迎新小学是“5·12”震后外省援建的。许波说:“我意识到,十年前那场大灾难,是我们这部电影迈不过去的一个元素。”

然而,从足球到地震的中间是什么?足球与地震有什么关系?许波觉得完全看不到方向,便决定留下来,在当地住了一段时间。“比如,不是球迷的我,需要恶补足球的各种知识,看各种比赛影像;比如,和心理学专家探讨本片所涉及到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灾后心理重建等等。”

离开四川前,许波又与一位心理学专家见面,得知“团体活动,如踢足球、如北川中学的700人乐队等,可以转移哀思与伤痛”。但回到北京后,许波仍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有几次甚至痛哭流涕地质疑做这个电影的意义何在,因为撕开伤疤等于二次伤害。”许波回忆说。

直到有一天,许波突然想起自己儿子曾是英超利物浦队的球迷,她一直奇怪,世界上有那么多比利物浦优秀的球队,儿子为何独宠利物浦?于是,许波找出了利物浦最著名“伊斯坦布尔之夜”的比赛资料观看,听到了那首不只是利物浦人,而是很多遭遇灾难、需要鼓励的人都唱的《你永远不会独行》,“我终于找到了写这部影片的理由。”

希望观众如何理解这部影片? “影片信息量很大”

许波说:“怎样解读影片,这要由观众来回答。这部影片的信息量很大,如果非要回答,第一,我首先希望观众喜欢影片中的人。影片里的喜哥,虽然起源于迎新小学足球队教练马顺洗老师,但也是今天很多在基层学校默默育人的老师的综合。其他人物也一样,比如老校长,他身上有很多我认识的乡村老知识分子的影子。还有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既是千万孩子的缩影,又是十分独特。”

另一方面,许波想借这部影片对十年前遇难的同胞说,“你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你们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和我们在一起。”她也想对失去亲人的同胞说,“总有一双手愿意伸向你,在你感觉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握住你,比如我们,你永远不会独行。”

最后,许波重复了喜哥的一句台词:“人一生总会遇到些不太容易的事,踢踢球、唱唱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不但能抚慰、温暖你受伤的心灵,还会帮助你重新找回自信,从中获得力量。”许波表示,如果你不信,就看看我们这部电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恩湖

新闻推荐

汶川移民返乡种天麻 “屡败屡战”冀年入十万

【编者按】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穿越北纬31°的这些城镇与村庄,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关注与哀伤。十年生死两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闻沿着北纬31°那些触动心弦的地名行走,寻访...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