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搭桥 遇山开路 北川群众致富有“道”

绵阳晚报 2018-04-18 10:45 大字

在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一座横跨湖面的钢缆柔性吊桥横跨湖面,在湖对岸的漩坪乡椿芽村住着120户398位村民。村民侯光明见证了震后这十年,椿芽村村民出行的变迁。而由全长17公里的唐家山隧道连接起来的任禹路,让北川关内的群众大大缩短了出行里程和时间,更成为他们的致富之路。

■记者王望/文王勇/图

A龙芽桥

椿芽村群众的致富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第四天,堰塞湖的水就没过了村里原有索桥,村民要到达对岸只有绕一天的山路。”侯光明回忆,那时候部队用冲锋舟、直升机连夜将村民转移出来,直至堰塞湖泄洪村民才陆续返乡重建家园。海事部门为了椿芽村村民的出行,在村头建起了椿芽渡口,以两艘渡船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

没想到,2013年“7·9”洪灾又将渡口码头损毁,再次阻断了椿芽村群众交通出行。“为了临时解决村民的出行需求,村里搭起了钢索,用筏子解决临时出行。”侯光明说,当时他和村里的几位村民担起了撑竹筏的重任。甚至有时夜里有病人需要渡湖出行就医,也得半夜起来帮助群众,“还是要感恩党和政府,为这一百多户村民申请了资金,建起了一座永久性钢缆吊桥。”侯光明揉了揉眼眶说。

2015年,相关部门补助资金120万元,总投资210万元,将渡口改建为人行桥。2016年10月,建成后根据当地地名命名大桥为龙芽桥。龙芽桥全长149米,净宽1.5米,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大桥建成当天,侯光明和当地群众一口气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椿芽村的百姓终于不再为每天出行发愁了。”如今,侯光明每天都要往返龙芽桥,他说,近几年椿芽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很好,有了便捷的道路村民就会一天一天富裕起来。

B唐家山隧道

高山蔬菜的天然大冷库

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北川坝底乡利用海拔落差形成的气候土壤、光热等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辣椒、茄子、萝卜、四季豆等生态蔬菜种植。这几天,坝底乡村民杨永贵不时到自己的种植地看看,准备今年夏季辣椒的抢收。

“刚开始发展种植高山蔬菜时,村民还有些担心,这么高的山,这么远的路,新鲜的蔬菜运到城里都焉了。”杨永贵说,2013年初任禹路的贯通让村民发现了“高科技”。北川曲山镇任家坪至禹里镇,原有的道路在大地震中完全损毁,唐家山堰塞湖更是淹没了途经的漩坪乡整个场镇。所有“关内”(老县城以内)群众出行全靠海拔两千米的生命通道擂禹路。随着唐家山隧道的贯通,一条全长17公里,共有隧道7座、总长9504米、桥梁15座、涵洞21个的任禹路全线通车,关内的群众大大缩短出行里程和时间。“没想到这将近10公里的隧道成了天然的大冷库。”杨永贵感叹。

原来,高山蔬菜采摘时间一般为天刚亮,装载好的新鲜蔬菜离开高山的低温开往山外,沿途的隧道由于处于大山之间,温度自然与隧道外面炎热的夏季温度形成反差,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杨永贵介绍,如今,坝底乡村民家家户户种植高山蔬菜,都采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绿色生态,品质优良,每亩平均收入5000余元。

延伸

北川全县交通畅通率100%

记者从北川交通局了解到,“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北川全县公路遭受重创,全县省、县、乡、村公路损毁1000余公里,20个乡镇道路交通全部瘫痪,270个村道路交通中断。“地震后,北川科学编制灾后道路交通恢复重建规划,十年来,北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投资78.84亿元,截至2017年全县通车总里程2725.218公里。”北川交通局局长刘畅介绍,其中:国道97.813公里,省道56.157公里,县道160.928公里,乡道625.209公里,专用公路18.344公里,村道1766.767公里。全县23个乡镇通水泥砼路面或沥青砼路面,通畅率100%;全县310个行政村通村硬化路面,通畅率100%;190个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全县通航水域里程32公里。

新闻推荐

阿坝日报“5·12”汶川特大地震 十周年大型采访行动正式启动

本栏图片由记者周旺波孟波邹阳摄开栏语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十年来,作为重灾区的阿坝人民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曾经满目疮痍...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