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呵护孩子的明天 记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捐助汶川困难学生

阿坝日报 2018-03-20 09:15 大字

■康建禹 记者 杨骁

“有信仰的生活 有生活的信仰。”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教授在微信上这样作自我介绍,这不是一句门面话。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至今,近10年间,刘哲昕与他组织的爱心团队的脚印遍布汶川各个乡(镇)、村落,他们携带着真心与真情,倾尽全力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用每一份温情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从2008年开始,刘叔叔就一直帮助我,鼓励我要坚强、自信,明年我一定要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不辜负他的期望,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像刘叔叔这样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家住汶川县雁门乡白水村的学生余婷成长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刘哲昕教授和他的爱心团队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不仅从经济上对余婷进行资助,更注重对余婷进行心理辅导、关注品行养成,鼓励她要坚强自信。在刘哲昕及团队的帮助下,余婷变得乐观自信,在最近的“一诊”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在汶川县,像余婷一样得到刘哲昕及其爱心团队帮助的贫困学子还有许多。刘哲昕及其团队每年都会带着远方亲人们的关怀到学校看望他们,不仅让103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求学梦,而且让这些贫困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回了自信、自尊,在人格健全上得到了正向指引。

为实现“精准到人、精准到心、精准到用”的精准助学模式,刘哲昕及其团队与汶川县教育资助中心牵手协作,针对汶川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助帮扶机制,精准施策,充分发挥爱心资助的作用,严格推选受助对象,不仅对孩子有经济资助,更是注入了情感关爱,通过团队走访、过程跟踪观察等办法,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善良的内心”。

为保证资助金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刘哲昕及其爱心团队还在汶川确立了具体项目负责人,联系学校和家长,督促学校切实将资助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并引导督促家长用好每一分钱。同时,还探索出“助学+奖学+奖教”三位一体模式,开展“奖学奖教同进”,在资助学生的同时,鼓励老师安心从教,有效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助推县域教育和谐发展。

刘哲昕曾多次表示,在汶川这方热地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精神——要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汶川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信仰的体现,为了一种认知和一种情感肯牺牲自我,这就是信仰,这就是“汶川精神·家国情怀”。

2013年4月18日,刘哲昕受邀到汶川讲述抗震精神对他的启发,就在他回到上海的第二天,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刘哲昕立刻折返机场,徒步7小时找到了正在芦山救援的汶川救援队,和他们一起救助受灾群众。他当时身穿汶川民兵的制服,有着鼓舞士气的昂扬斗志,因而刘哲昕被当地老乡情切地叫做“教授民兵”。

同年7月,汶川发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刚刚出访回国的刘哲昕再次飞回四川,身负80斤救灾物资,与汶川的战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河谷、攀援悬崖,徒步5个多小时进入孤岛草坡乡,与当地群众生死相依,抗击灾难,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干部群众的精神和斗志。作为一名教师,抗震救灾不是他分内之事,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却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十多年来,从灾难现场到贫困山区,刘哲昕把自己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倾尽全力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刘哲昕都会郑重地承诺着同一句话:“只要你认真学习,叔叔会一直资助你到大学毕业。”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贫困地区孩子存在的困境与困惑感同身受。” 刘哲昕告诉记者,他所做的公益事业不是因为同情,只是希望能给这些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才。

独行快众行远,在刘哲昕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身边,致力于精准助学。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刘哲昕个人为汶川捐资达10余万元,而刘哲昕爱心团队已帮助汶川生活困难学生共637人次,累计捐款近70万元。令刘哲昕骄傲的是,他和他的爱心团队长期资助的16名困难学生已全部考上了大学。

新闻推荐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首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等您来参加

为纪念汶川抗震救灾10周年,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中国地震局启动首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活动(以下简称大赛)。济南市地震局将牵头组织全市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征集活动,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