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救援“蓝精灵” ——记百色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

右江日报 2018-03-15 13:19 大字

说到百色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红城市民应该不陌生。在百色,他们是一支神秘的“勇者队伍”:洞穴救援、水面救援、潜水搜救、大型赛事保障……接到各种救援任务后,他们就会披上“战袍”,化身成无畏的英雄,面对危险迎难而上。任务完成后,他们又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近日,记者走进这支神秘的队伍,倾听他们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

老区首支自发成立的救援队伍

蓝天救援队副队长何振鹏是一名资深“驴友”,曾经经营一家户外运动装备店。据他介绍,萌生成立救援队的念头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汶川地震的灾情让我很受触动,当时很想参与到救灾队伍中,但是没有这个能力。”何振鹏说,“我就将店里所有的帐篷捐到灾区,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帮助到灾区的同胞。”在此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学习减灾救灾知识。

2011年,随着户外运动在百色的普及和发展,野外遇险的事件偶有发生。爱好户外运动和热衷公益的何振鹏与几个志同道合的“驴友”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支户外救援队。为使救援更符合百色实际,何振鹏和朋友考虑到百色水域面积较大,特别是到了夏季,辖区内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于是将救援范围扩大到水面救援、潜水搜救。

何振鹏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这个队伍能够规范化发展,帮助到更多的人。当他了解到市红十字会有管理志愿者队伍的经验,于是就向市红十字会提出申请。2012年9月,救援队被正式命名为“百色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拥有专用办公场地及装备仓库。几年的发展壮大,如今,救援队拥有队员40人,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50多岁,主要由退伍军人、户外运动爱好者、医护人员组成,拥有冲锋舟、潜水设备、水下声呐扫描仪和一批个人装备。

在市应急办和市红十字会的引领下,队员们接受系统训练,不断向国内外先进救援组织学习,曾派骨干队员接受国家救援队地震救援培训演练,聘请法国洞穴专家指导洞穴绳索救援训练,到海南三亚培训考取国际认可潜水证书等。在日常训练中,队员们还进行地震、火灾、水上等多个科目的训练,救援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在国内开展救援任务,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救援中。据介绍,救援队曾参与田东、芦山、鲁甸地震和钦北防遭受“威马逊”台风等重灾区赈济救援工作。2016年被列入国际救援队资料库的何振鹏更是连续两年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的国际救援队队员赴斯里兰卡开展救援工作。

2017年,救援队的8名骨干队员参加中国红十字搜救队集训,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评审,救援队正式被授旗为中国红十字搜救队,成为全国仅有的5支“国字号”搜救队中的一支。

竭尽所能挽救生命

2月7日凌晨,市区东合桥发生一起坠桥事故:一名醉酒男子翻过栏杆疑似要方便时,不慎坠桥跌入水中身亡。当天上午,救援队接到救援任务后,立即组织队员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救援队采用桥上放绳定位的方法,沿着绳子潜入水底,在水深6米处找到了落水男子。男子被发现时,身上的裤子呈松开状态。为维护生命尊严,队员们在把男子打捞上来的同时,帮他把衣物穿戴整齐,然后送上岸,整个过程只用了6分钟。

何振鹏说,救援随时面临着危险,但每次接到任务,从未有人退缩。2月5日,田阳县那坡镇一名70多岁的老人在上山途中不小心摔下断崖,造成腿部骨折。当田阳县消防部门的搜救人员发现老人时,他已经被困在断崖下过了一夜。由于山地救援技术和工具的需要,田阳县消防部门向蓝天救援队请求技术支援。接到任务后,救援队立即带着山地救援工具赶赴现场。老人跌落的地方地势陡峭,能手扶和落脚的地方很少,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悬崖。时间紧急,耽搁一分钟,就意味着老人多一份危险。为避免老人伤情恶化,队员们和消防官兵们商量后,决定将老人固定在担架上,实施担架转运。在担架转运过程中,大家一边要争分夺秒,一边要保持担架平稳,避免滑落和冲坠,不敢有一丝马虎。最后成功将老人送至医院就医。

这样的救援让蓝天救援队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也让他们更坚定了从事公益救援的信念。

走纯公益之路

除了应急救援、各种大型赛事的保障,蓝天救援队还坚持“防大于救”的理念,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社区、进学校联合开展预防溺水、火灾逃生自救、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活动,向市民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此外,救援队还曾多次到区内外城市对其他救援队进行技术培训。如今,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百色市公共救援的补充力量之一,而在本级媒体上却少有他们的报道。何振鹏说:“我们只想安心的做公益。我们这个组织完全远离名利,以紧急救援为宗旨,以拯救生命为信念,爱心是要奉献的。”

据介绍,蓝天救援队所有的救援活动都以自愿为前提,不向求助者收取任何费用,执行任务的费用都由参与队员AA制分摊。加入团队,宽进严选。要成为救援队的考察队员只需要身体健康,有爱心即可。但要成为一名技术队员,需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比如一名高空洞穴救援队员需要培训一年,一名潜水救援队员的培训时间则超过两年。而在加入救援队后,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却考验着每一名队员,个别家属的不支持是队员离队最主要的原因,而大多数家属在队员“爱心”劝说与感召下,还是会默默支持。“义务免费救援不挣钱,还得自掏腰包购买服装设备,还随时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危险,所以不会有意地去说服谁加入。”何振鹏说,“但希望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支持我们的发展,使我们能在未来的各项救援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闻推荐

阳厚兵:桂林第一个公益组织的创始人

阳厚兵正在教特殊儿童扎气球,让他们学会一定的生活技能。(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李慧敏见到桂林蓝丝带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阳厚兵是在蓝丝带七星区志愿者服务站里。他刚刚参加完一个公益宣传活动...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